二叔传
人物传记(生平、性格、特点、职业)
1951年出生于中国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里,以辈分命名,叫吴名厚,爷爷希望二叔做一个忠厚实在的人,也许是名字的寄望不高,老天爷也就如爷爷所愿,从小二叔就有忠厚实在的本性。
因为那时家里穷,二叔没有上过学,长到十岁,爷爷想让他早点挣钱养家,于是就把他送到村里老木匠那里拜师学木工。三年学徒、三年长工的生活只是挣了三年饭吃。因为勤奋好学能吃苦耐劳的二叔在老木匠家里不仅做老木匠吩咐的事情,还把家里家外的细软活承担了下来。老木匠师傅在第四年正式教他手艺。一年之内,就教给了他所有手艺,但二叔为了手艺学扎实点,自愿在师傅家里多做了一年学徒。
十五岁的二叔学有所成后就跟着师傅出去做工挣钱,那是的二叔跟着老师傅随喊随到、随到随做工,所以挣的钱比其他师兄弟都要多,二叔把所有挣来的钱一个不留,悉数交给了爷爷贴补家用。家中的兄弟姐妹也因为二叔这个支柱,比其他贫困家庭的孩子要少吃很多苦。所有的兄弟姐妹也都很感激和敬重他。
二叔的师傅几乎是看着二叔长大的,知根知底。因为他只有一个女儿,于是就和爷爷商量把二叔招上门去当上门儿子。二十岁那年完婚,此时家庭责任更重了。有家里的兄弟姐妹,还有这边的父母要照顾。二叔外出干活,主顾们开的工资还有打发的好吃的好用的东西,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给回原来的家,一份给这边的父母亲。至于这边的小家庭,总是省吃俭用,二叔对小妻子说:“我们还年轻,好日子在后头,先让老人和兄弟姐妹吃好用好,以后我定能让你过上好日子”。
二娘也是贤良淑惠之人,总是依着二叔,他们的日子过得清贫但是温实幸福。因为二叔的手艺精,做工细,很多人愿意请他做工,甚至几百里外的外乡人都来请他做事,因此挣的钱也就多了一些。后来,家里实在做不过来,就带了一些徒弟。别人知道二叔带徒弟,很多想学木工的年轻后生也都要来拜师学艺。二叔用心用意、毫不保留地教每一个徒弟。学得快的,一年出师,学得慢的,最多两年,打破了三年徒弟、三年长工的规矩。这样,经济允许了,劳力也够了,于是准备自己建房子。忙的时候,外出做工,闲的时候,就带着二娘和他的徒弟建房子。燕子衔泥一样垒起的家,两夫妻特别珍惜。两边的家人都因为他两的辛苦付出过得很好。
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了,有了他们自己的伙伴和天地。二叔对孩子们特别好,给他们做木工玩具,给他们发糖吃。在哪里见到小孩都是一脸的笑。所以他的孩子也因他过得很幸福。只是在幸福里成长的孩子没有继承到二叔吃苦的精神,学习上一点也不努力,但是二叔从不打骂责备孩子,只是说:“一兜草,自有一颗露水来养,不走歪门邪道就好。”就这样,孩子们在他的宠爱下长大了,也娶妻生子了。可是他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就不想再生了。农村的习俗就是没有儿子是不行的,后来他儿媳妇就领养了一个儿子,二叔一点也不见外,把这孙子当亲孙子来养,甚是疼爱。
他对任何人都很好,很和善。对我也是!
清楚的记得一年寒假我和先生回家过年,那个时候我们下了车回家还需要走二十来分钟的山路,二叔在桐树买过年的东西听说我们到了桐树,马上喊了一辆三轮车送我们回去,因为三轮车载重少,只能载上我和先生以及年货,他就自己走路回家。他乐呵呵的说,我们庄稼人走路不算什么,几步就到家了。回家的第二天二叔就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杀了过年,特意打发他的大孙子来村头喊我们过去吃猪红。这些二叔对我们的好,是在那个小村里最温暖的记忆。遗憾的是,因为二叔一辈子辛苦劳累,在一次外出干活的路上摔倒了,中了凤,从此一病不起…..
他的徒弟很多都有了大出息,在深圳、广州、长沙、武汉等大城市办了家具厂,知道二叔的情况以后,都纷纷想办法,请专家到家里诊治。可惜人总是敌不过病痛的折磨,最终二叔还是走了,享年70岁…….
二叔的一生是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他人,他用勤劳温善的为人写满充实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