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夏季尤其漫长。在经过了国庆连续七天高温霸榜之后,终于在寒露这天迎来今年的首场秋雨。说是“久旱逢甘霖”,一点都不为过。尽管同一时间段,全国很多地区仍在持续下暴雨,甚至开始降雪。前者牵动人心,后者吉兆丰年。
生活在这座“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的邕城,让人仿佛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四季的变幻。却也决不是说一成不变,亦或死气沉沉。相反,隐藏在大街小巷、山水花草树木之间,飘荡在一碗碗螺蛳粉上空的内在活力与动力,才是真正的生机勃勃。
古人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之说。科学家解释为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一股股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南下进入中国大部分地区,当冷空气和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便形成雨。一次次冷空气南下,常常造成一次次的降雨,并使当地的温度一次次降低,常常形成秋雨连绵,下个不停的景象。
一场秋雨、一阵秋风,造成一次降温。气温也将变得一次比一次低,十场秋雨过后,大约就是秋尽冬始了,人们就要穿上棉衣防寒。
两相映照,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于季节时令变化的敏感与智慧。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日期是每年公历10月7或8或9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
此节过后,人们便开始秋收冬藏。
可能是冷热交替太快,从夏入秋温差又极大,邕城的寒露在这一点上竟比北方更加明显。本来就很绿的“绿城”,在雨水的洗刷下,草木越发青翠欲滴,空气清新,街道干干净净。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差异,北方寒露之后正值收玉米、种小麦的热闹光景,这里竟是一点看不到,除非你去田间地头问那些个忙着播种冬季菜蔬的老农,才会说破其中隐秘。不过到最后定会感叹一句“现在的人哪还注重这些老黄历啊!”继而摇头晃脑俯下身接着劳作。
这确是一件让人唏嘘的事情,竟让我无言以对,无可奈何。
此间好风光,趁着下午雨停,穿上拖鞋出门散步,积水侵入脚底,竟是阴冷之感,不由自主激灵灵打个冷颤。再走几步,逐渐发热,似乎与人洗完冷水澡后很暖和一个道理?
行至邕江略高处一凉亭,举目望去,真真是个天朗气清、秋风和畅的好天气!明朝董传策在青秀山董泉亭一首《九日同何子登最高台》正符合此情此景:
“重阳又上最高台,游子他乡几度来,
万里未逢秋菊放,一尊聊对五云开。
青峰阵里孤亭矗,白鹭洲前二水回,
漫倚西风怀百感,故人今日暂追陪。”
明嘉靖中御史董传策被谪来邕,常游于此,时任兵备徐甫、郡守方瑜,凿石引泉,为之筑亭。此诗即事感怀,当下心境却也真实。
乘兴而出,乘风而归,乘秋凉而眠,此中有足乐者,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