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字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传承的主要纽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主要基石。文字承载着人们的思感和知识经验,从而完成了从前人到今人的庞大知识经验的累积。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前苏联著名作家、政论家高尔基所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时候每个教室都悬挂着名人的画像和他的名言警句。高尔基和他的这一句名言几乎陪伴了整整几代人的童年。文字书写得多了,文字的运用技巧也应运而生,也就有了文学。
文学之美,让心情舒畅,情绪安和。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文学主要就是以文字来描述事物,述说心情。而事物的描述终归是要回归到情感和思想上面的,因为人的本质是一组意识,而思想和情感是其特征,就如同一个人的样貌、习惯和喜好一样,很容易为他人所识别。文字既然不能带给人物质的享受,那么其主要承载和传递的只能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文学只要承载着个人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历程,除文学以外的文字承载的是知识道理。
高层次的文学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且让人读起来很舒服。读者自身的情感很容易受到触动,看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浓浓的情感。就好像看杨绛老人的《我们仨》。里面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么美妙的修辞,但是却让人读得很入迷,心境很安详。字里行间的情感肆意流淌淌,浓郁得就像是要滴出水来。浓而不腻,就像一泓清泉顺着小溪宁静地流淌,却能让人感受如汪洋般澎湃的力量。
说这些不过是为了讲述高层次的文学已经是技近乎道,已经是将情感的表达上升到符合每个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其中十分复杂的运转方式了。所以字里行间的情感能够顺着一条条情感通道顺利的进入你的脑海里兴风作浪。所以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言辞之间的思感流淌。当然杨绛老人的造诣远远不是文学境界所能窥视的,她更多的是在文学境界的基础上以其祥和的心境感染每一个人。
还有一个文学方面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别的文字组合,创造出一种十分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人看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文学美主要是单纯的文字美。对于其承载的东西来说,手段并不是特别地高明。当然也有两方面结合的产物。这些东西在归类上难以撕扯开来,主要归类到前者当中。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文学都是以每个读者的思感运转方式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文字运用技巧。而讲知识道理的文字就不一样了。道理是独立于任何一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它永远不会因为你的关系而做出任何的改变。不会因为你不喜欢而变成你喜欢的样子,不会因为你理解方式不一样而变成你容易理解的方式。就像一首由喇嘛写的现代诗一样“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对于道理也是一样的。你理解或者不理解,道理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那些枯燥无味,干巴巴到极点的工具书或技术书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对于讲述高层次的道理,文字就稍显吃力了。很多高层次的道理是讲不出来的,不要说文字,就是最简单的语言也无能为力。因为其涵盖的道理十分的广博。而语言文字的每个单词单字的含义就那么一点,十分的狭隘和细微。一旦讲述出来,那么道理只剩下万分之一都不到,要想完全地讲述出来无疑是需要十分巨大的篇幅,数以亿计的文字才能完成这个重任。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会好一点,因为其每个字的含义很模糊很广袤,表达承载能力也很强大。但到了现代人的手里,大都把一些文字的字义翻译成我们容易理解的现代文字,单单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丢失了不是一点两点了。再去理解文言文就更加的惨不忍睹了。
所以讲道理的人做文章,一般都是把道理的皮毛描绘出来,有时候就是东一处西一处的稍显杂乱,并不会像文学那样层次分明,行文流畅,让人读起来很舒服。有时候想到多一点的方向也会加进文章当中,这样就更加地混乱了。这本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东西,所以乱一点也没关系。作者志不在此,所以这是正常的现象。而要读这些文章必须要深入地思考一下。因为作者写的每个点都是相当于一个引子,供读者自己去把思维延伸出去从而触碰到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虚而大的道理。所有东西都只是一个引子,读了思维延伸出去了,就应该把它暂时抛弃掉,而与其他的思维交汇在道理那里,得其精要。每一个点就像是一道门户,让你推开门去看,而不是让你直接看这个门。就像《参同契》里有言:“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定录此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人加后面说的东西都仅仅是真正道理的细枝末节,一句话就是一个孔窍。这些东西本身没什么可看的,没必要抓着不放。
讲道理的文章必须得这么读。就像是中国画一样,一般都是描绘事物的比较少的一些主要形体特征,来捕捉到它的虚幻的神。书法也是一样,多在捕捉它的神,而不在乎形体之间的歪曲不协调。毕竟是形散而神出。所以毛笔笔画多变笔路宽广和文言文的含义模糊字义广博一样都是古人用来捕捉那些比较虚幻的道理或者神的工具。
当然了讲道理也有水平高低之分,就像中国画一样,要画好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讲道理也没人像庄子那样高境界的人一样能轻松地完整讲出一个道理来。这种境界已经到了以神来造物的境界了。而像我这样的低水平的渣渣说出来的道理,遇到现在那些一目十行继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快速浏览信息的能人,简直惨不忍睹。就像是十八级地震的重灾区,几十辆车连环相撞的车祸现场。悲惨的画面让人不忍直视。
往事不堪回首,我好像知道了一直以来我的作文为什么从来都没有得过高分。很多时候,明明脑子里想的东西形象而具体,美好而真实。但当我重新看一遍自己所描述出来的文字,不仅少得可怜而且苍白无力。更惨的是因为描绘的东西太大而东描一点西描一点。写出来的东西杂乱无章。太让人失望了。我一直习惯于以这种讲道理的方式去描绘一些事物表达一些情感。主要是想让我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像道理一样更加完整地呈现在别人眼前,结果却是更加地残缺和丑陋。整篇文章让人看来,空留一地的残肢、毛发。不堪回首啊。
说到这,其实要讲好道理,文学的描物是其重要的基础。要先学会描述一件事物的样子,才能在此基础上添加这个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和其运动、其发展的形态。通过将无数不同的形态铺展在眼前,才能捕捉到其神。就像是一整篇书法的字,铺展在面前才能在整个篇幅当中捕捉到隐隐约约神。这像是刘慈欣的《三体》当中所描绘的四维时空的事物一样,有着各个时间段的形态在里面。而我们要捕捉的就是贯穿所有形态当中的一个神。所以这个神就牛逼了,完全是四维时间的东西啊。当然这个四维时空是《三体》里面所描述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