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时代》---社会进步的副作用

森冈孝二(1944—2018),毕业于香川大学经济学部,日本经济学家,关西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股份公司论、企业社会论和工作时间论。主要著作有《企业中心社会的时间结构》《日本经济的选择》《弄虚作假的财务结算》等。

关于本书 

本书从全球化、信息技术、消费社会、管制放松等角度,分析了过劳背后的社会动向,指出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特征,并介绍了荷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为解决过劳现象而作出的尝试。关西大学经济学家森冈孝二以大量数据、详实案例立论,集十数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为我们披露过劳时代的实貌。

核心内容 

作者认为,很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过劳时代,是因为从那时起,世界出现了三个不可逆的大趋势,分别是贸易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其中,贸易全球化,打破了分工协作的空间壁垒,把全世界的劳动力,拉到了同一个竞争界面。信息化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时间界限,并且模糊了人们对事件的感知。而消费主义的盛行,启动了人的定位本能,把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到了过度劳动的循环里。

前言

在正式开始说这本书之前,我们先说说,什么叫过劳?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1947年,日本颁布了《劳动基准法》,规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假如实际工作时间超过了规定的一半,也就是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就可以定义为过度劳动。当一个社会普遍存在过度劳动,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社会进入了过劳时代。按照这个标准,美国、日本,还有很多欧洲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过劳时代。那么,过劳时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太大,工作太拼,或者是一些企业用人过度。比如有的公司推出“996”工作制,也就是从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更有甚者,还施行“724”,也就是每周7天,24小时随时待命。换句话说,过劳好像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个人太拼,二是企业用人太狠。

但是,当我们用更大的时空尺度去审视过劳,你会发现,这些解释都有点站不住脚。首先,过劳其实是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有人统计过,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了两倍以上。按理说,生产效率提高,劳动时间应该缩短才对。1967年,几位美国议员还规划过一张蓝图。按照他们的设想,到了90年代,人们只需要每天工作4小时,或者继续工作8小时,但是把退休时间提前到38岁。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还写过一篇文章,说21世纪,人们将进入闲暇时代,会因为太闲、无事可做而烦恼。显然,从目前看,他们的设想是落空了。

当然,这些设想并不是一时兴起。自从20世纪40年代起,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劳动时间缩短的趋势。但奇怪的是,就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趋势却发生了逆转。原本持续减少的劳动时间,突然出现了拐点,开始一路走高。注意,这个转变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个案。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英国劳动时间的拐点出现在1982年。美国和加拿大都是1983年,意大利是1985年,挪威和瑞典是1988年。换句话说,在1980到1990的十年间,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员工的劳动时间都突然开始增加。那么,这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你说是由于个人的上进心太强?显然不对。是企业压榨员工?总不可能全世界的企业,都商量好一起开始压榨员工了吧。过劳时代的形成,一定有什么更深层、更普遍、更强大的原因。

根据这本书里提出的观点。过劳时代的成因,其实是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结果。这些趋势改变了现代人工作的时空秩序,让整个社会进入过劳时代。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经济学家森冈孝二。他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研究全世界各地的过劳问题。这本《过劳时代》,首次出版于2005年,后来一共经过12次再版,在日本、韩国、美国都引起过强烈反响。森冈孝二也被称为日本研究过劳问题的第一人。2019年初,这本书的中文版首次引进,这也是中文图书市场上,专门针对过劳问题的第一本书。在书中,作者以日本为主要观察对象,同时对比了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从中找出了过劳时代形成的深层原因。

接下来,我将为你带来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将为你讲述本书的核心观点,也就是,过劳时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当然,这毕竟是一本十多年前出版的书。这本书出版之后,很多领域都针对过劳问题发起过讨论。第二部分,咱们就说说,本书出版之后,后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过劳问题?

第一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我们说说,过劳时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前面说过,这是因为1980年之后,很多国家陆续出现了三大趋势: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是这三个趋势,延长了人们的工作时间。

首先是全球化。这个概念你一定不陌生,简单说,就是贸易协作突破了国家的界线。以前只能在国内做的生意,现在可以做到全世界。比如,咱们中国的义乌,全世界2/3的圣诞树,都是在这里生产,然后卖到世界各地的。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正好提供了更多的商机。赚钱变得更容易,人们应该工作得更轻松啊。但是,你别忘了,全球化打造的,不仅是一套贸易网络。同时它也打造了一张全球化的分工协作网络。不光是买卖双方不受国界的限制,雇主和员工之间,也同样不受国界的限制。任何雇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聘用员工。显然,假如你是雇主,在能力同等的情况下,肯定会优先考虑工资低的人。降低成本,是商业的基本原则。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家居用品制造商,瑞典的宜家公司。它的工厂普遍都建在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其他国家。再比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一共有40多万员工,其中只有17万是德国人。这就意味着,你的就业竞争对手,不仅仅是身边的人,还有世界各地的人。你1万块肯做的工作,没准另一个国家,一个学历年龄跟你相当的人,5千块钱就肯做。你能接受每天工作8小时,别人能接受每天工作12小时。换句话说,企业不怕招不到物美价廉的员工。这时,出于竞争压力,员工普遍会接受高强度的劳动。

同时,全球化的分工协作网络,还降低了很多行业的就业门槛。以前一个员工需要掌握一整套技能,但现在,他只要精通一件事就行了。比如餐饮业。过去,我们都觉得,饭馆生意好不好,主要看厨师的手艺。但现在,在一套发达的协作网络里,开饭馆,甚至都不需要厨师。比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根本没有厨师。原料在工厂里生产好,再配送到全世界的店面,只需要油炸加热,就能上桌了。员工需要做的,只是为客人提供标准化的微笑和服务。一旦招人的门槛降低,就意味着可以压低薪水,延长劳动时间。

这是造成劳动时间延长的第一个原因,全球化的协作网络,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工资水平截然不同的人,拉到了同一个竞争界面。机遇和压力并存,导致劳动时间延长。换句话说,全球化,打破了工作的空间界限。同时,另一个技术的成熟,又打破了工作的时间界限。这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说的,造成劳动时间延长的第二个因素,信息技术。

现在,不管你是做金融、IT还是媒体,电脑和网络,都是必备工具。这些工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比如,过去要想分析一只股票,需要做大量的人工运算。现在,只需要敲几下键盘,机器马上就能给你结果。再比如,以前传递信息,要一个一个的写信,打电话。现在,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云端实时共享。

当然,快,意味着效率高,但是,它也在无形中延长了工作时间。比如,信息技术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屏障。以前,大多数人只有在单位才能办公。但现在,你可以通过云办公软件,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上,随时随地办公。再比如,信息技术,还模糊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你看,你在一个劲打字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直到你站起身的时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这是因为,我们在操作电脑时,往往会获得快速的反馈。在这种及时迅速的反馈状态下,你觉得驾轻就熟,对时间的敏感程度会大幅降低,一不小心就容易工作过了头。

在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作熟路效应。它说的是,当你第一次走一条陌生的路,会觉得这条路很长。但是,当你走的次数越来越多,对路边的景物越来越熟悉,就会不自觉的认为这条路变短了。你可以回想一下当年上学报道的第一天,是不是觉得学校挺远?但当你读完一个学期之后,就会觉得,这条路也没多长。而信息技术的普及,让熟路效应,作用在了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很多人不自觉的延长了劳动的时间。

这是造成劳动时间延长的第二个因素,信息技术。它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时间界限。同时,也模糊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这就让现代人,尤其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

当然,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很多人获得了体面的薪水。但是,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会反过头来,让劳动时间延长。这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说的,导致过劳时代的第三个诱因,消费主义盛行。也就是,可供选择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消费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人们消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

比如,有人省吃俭用,只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还有人拼命加班,干兼职,为了买一个 LV 的包。作者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些炫耀性消费的需求,但是,这种行为,却影响到了几乎所有人。因为大多数人看见别人买了奢侈品,总难免会产生攀比心,也想买一件。这不是因为人们太虚伪,而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决定的。

生物学家已经做过研究。人类有一种本能,我们总想知道,自己在生存的环境中,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既包括在自然环境中的地理位置,也包括在生活族群中的社会位置。说白了,就是你总想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你可以管这种本能叫作定位本能。因为只有知道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判断。比如,原始人要知道自己在森林里的哪个地方,前面有多少猎物,才能判断下一步是继续往前走,还是返回。同样,人们要知道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地位,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才能判断下一步要怎么做。是征服族群里的其他人,成为领袖?还是依附于强者,做个随从?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之一。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弄清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呢?最可靠的办法,当然是依靠那些直观的数据。比如谁的饭量最大,能吃下多少肉。谁的力气最大,能举起多大的石头。今天,我们的定位本能依然存在,只不过,饭量、力气之类的原始数据,换了一种方式出现,这就是所消费物品的价格。人们习惯用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来衡量他的社会地位。一旦你发现别人的消费能力比你强,你就会产生担忧,觉得自己的社会位置,会被别人低估。这时,你就会产生攀比心。

你看,炫耀性消费的循环一旦启动,就势必会把越来越多的人卷进来。人们要想获得更好的车子、房子、衣服,就必须得付出更多的劳动。这就使得劳动时间进一步延长。

说到这,你应该已经发现。过劳的背后,其实是一系列不可抗的趋势。比如贸易全球化、信息时代和消费时代的到来。那么,既然劳动时间延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我们又应该怎么看待过劳问题呢?这个问题咱们留到第二部分再说。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过劳时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作者认为,很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过劳时代,是因为从那时起,世界出现了三个不可逆的大趋势,分别是贸易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其中,贸易全球化,打破了分工协作的空间壁垒,把全世界的劳动力,拉到了同一个竞争界面。信息化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时间界限,并且模糊了人们对事件的感知。而消费主义的盛行,启动了人的定位本能,把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到了过度劳动的循环里。

第二部分

你看,其实这三个趋势,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劳动时间延长,似乎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作者提出的过劳问题呢?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说说,这本书出版之后,人们对于过劳问题的反思。

这本书是2005年首次出版的。当时,过劳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英国学者罗纳尔多·多尔写了一本书,叫《劳动的本质》。美国作家戴维·希普勒写了著名的《穷忙》。当然,类似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人都在关心过劳问题,并且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其实,这些主张,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给它们起个名字,把它们分别称为劳动制度改革派、生活方式改良派和个人能力提升派。

先说劳动制度改革派。这是把过劳问题看得最严重的一派,他们认为,过劳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主张这类学说的,主要是日本学者。因为日本是全世界过劳现象最普遍的国家。他们认为,日本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低欲望社会”,也就是年轻人缺乏拼搏和创新精神,整个社会暮气沉沉,没有活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普遍过劳,活力都被透支了。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词,叫过劳死,日文读作“karoshi”,用来专门指代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引发的心脏病死亡,或者是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抑郁症自杀。2002年,“karoshi”还被录入《牛津英语词典》。虽然这个概念已经被人们熟知,但关于过劳死本身的界定,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争议。有人赞同这个定义,也有人觉得,过劳死是一个伪概念。因为导致健康问题的因素实在太多了,过劳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诱因,不能把问题全算在它头上。

劳动制度改革派认为,要想解决过劳问题,必须得从制度入手。也就是在法律层面上,强行限制工作时间。比如日本,1947年就出台了《劳动基准法》,规定了员工每天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但是,这条法案不是铁板一块。只要用人单位跟工会商量好,签订一份补充协议,并且提交给劳动监督署,就可以自行规定上班时间。简单说,就是只要雇主和员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都管不着。

好,这是劳动制度改革派,他们认为过劳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必须在法律层面上强制干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劳动时间延长,是一个普遍的大趋势,其中还有很多人是自愿的。有的公司就鼓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想用制度约束它,估计员工自己都不会同意?所以,就有人提出,与其强制约束,不如倡导一种淳朴的生活方式,从精神层面上,改变人们的生活主张,给过度紧张的工作,踩踩刹车。这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说的,第二种主张,生活方式改良派。

生活方式改良派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慢。也就是提倡慢节奏的生活。后来,这些主张还衍生出了一套文化。比如,前些年特别流行一个词,叫“乐活”。乐活一族主张的是,远离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拥抱自然,回归田园。有一句歌词特别适合概括他们的主张,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

再比如,意大利作家卡尔洛·佩特里尼还倡导过慢食运动。他主张人们应该拒绝工业化的快餐,亲身到大自然中和食物亲密接触,亲手采集、烹饪,回归传统的饮食方式。佩特里尼还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慢食运动》。2012年,咱们中国的电视人,还以这本书里的主张为灵感,拍了一部纪录片,这就是著名的《舌尖上的中国》。你看,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没有出现过任何快餐,全都是很传统的饮食方式。而且食物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而已,它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媒介。

说到这,你应该发现,生活方式改良派,其实就像一碗有着明确实施准则的心灵鸡汤。他们希望通过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为快节奏的生活踩刹车。后来,这些主张还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化。

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向往。我们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大多数人都不会真的去过田园生活。那么,针对过劳,有没有什么对个人而言,更实用的办法呢?这就要说到第三种主张了,也就是个人能力提升派。

假如说,劳动制度改革派主张的是打,正面强攻,打败过劳。生活方式改良派主张的是逃,回归田园,远离过劳。那么,个人能力提升派,主张的就是化解。通过提升个人能力,来化解过劳问题。

首先,他们定义过劳问题的方式和前两派不一样。他们并没有把过劳看成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是把它看成一个个人问题。劳动过度作用在个人身上,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精力不够用。所以,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精力管理方法。有关这些方法,有很多相关的书,我们也为你解读过不少。你只要在首页搜索“精力管理”就能看到。在这里,我从众多方法中,挑选了一种比较简便易行的,介绍给你。这就是由精力管理训练系统的创始人,心理学家吉姆·洛尔提出的精力管理金字塔。

吉姆·洛尔把人的精力结构拆解成四层,就像一个金字塔。最底层的是体能,往上依次是情感、思维、意志。在这个金字塔里,下一层会影响上一层。比如,体能不好的时候,情绪也会跟着低落。情绪低落时,思维就会迟缓。而思维迟缓,又会导致意志力下降,做事坚持不下去。

你看,以往我们总觉得,精力不够用,无非是累了,歇歇就行。但是,这个金字塔模型却告诉我们,要想拥有充沛的精力,必须从金字塔的底层开始建设。说白了,当你感到工作非常疲劳的时候,最该做的不是有空就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健身。别以为健身会让你更疲劳。累只是暂时的,一旦金字塔的地基,也就是体能充沛了,它就会往上影响情绪,让你变得更加自信。最后,你的意志力也会获得提升。这个理论有一个典型的例证,那就是华尔街。假如你在网上查一下华尔街工作的精英们的照片,就会发现,华尔街的精英们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是身材大都很健硕。因为他们平时普遍都有健身的习惯。当然,精力管理的方法远远不止健身,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介绍这一种。假如你对这些方法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吉姆·洛尔写的《精力管理》这本书。

好,咱们说回过劳。刚才为你介绍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人们对于过劳问题的看法。观点主要分为三大派别。劳动制度改革派把过劳当作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法律强制约束来解决它。生活方式改良派提倡的是回归自然的生活主张,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给快节奏的生活踩刹车。而个人能力提升派,研究了一系列方法,来帮助我们合理的管理精力。注意,这些派别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学派,只是我们为了讲述方便,做的一个临时的归类。

总结

第一,过劳时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答案是,这是社会进步的副作用,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让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的延长了劳动时间。第二,人们又是怎么看待过劳问题的?主要观点有三种,刚刚介绍完,三种主张分别是制度干涉、生活方式改良和个人能力提升。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站在更大时空尺度上观察过劳现象,会不会有什么更新的发现?你看,森冈孝二站在一百年的尺度上,就发现了引发过劳的一系列更深层的原因。假如我们建立更大的时间尺度,用一千年,甚至一万年的视角去观察过劳,又会不会有进一步的发现呢?

我大概尝试了一下。查了一些资料之后我发现,劳动时间延长,其实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大趋势。在狩猎时代,人们的工作节奏是狩猎两三天,然后再休息两三天。到了农耕时代,人们的劳动量增加了很多,农忙时几乎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而工业时代,人们的工作时间变得更长,每周至少要工作40小时,全年如此。假如用一万年的尺度,绘制一张人类工作时长的曲线,你会发展,这条曲线是一路上扬的。而作者在这本书里指出,20世纪中期的劳动时间缩短,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波动。总体上,这条曲线是一路走高的。而造成这个趋势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的生产技术在进步,导致我们能够获得的确定性越来越强。

农耕时代,人们之所以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一定会获得确定的回报。秋收时一定会获得大量的农作物。而工业时代,这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我们可以开个脑洞,假如未来,这种确定性被推到了极致,会怎么样?比如,你的工资不是按月计算,而是按秒计算。在你的面前,有一个计时器,你每多工作一秒,你的账上马上就会多一块钱。假如这样,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工作到筋疲力尽。因为你工作的反馈周期越短,获得的结果越确定,你就乐意付出更多。

说到底,劳动时间延长,其实是生产技术进步,所必须承受的代价。你看,日本的过劳问题虽然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但是,它的人均寿命,也是全世界最长的。劳动时间延长,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演进,所必须承受的代价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上七点半被女儿叫醒,“妈妈,快起床了,天亮了”“早上好,你自己穿好衣服,妈妈再睡一会,八点再起床”“好吧,那我自...
    榕榕_7670阅读 197评论 1 1
  • “总有一天,我会强大到任何事,都无法扰乱我心中的平和。 ​​​​” ​​​​ 我默默对自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曾经很...
    桐溪520阅读 402评论 0 0
  • 2018-6-23 星期六 天气:晴 工作了一天的现在躺在床上感觉好累!腰酸背痛的真累啊!女儿今天去...
    甜甜_a990阅读 151评论 0 0
  • 每次在分享的时候总有人问我说,手机要怎么拍夜景呢?有什么样的秘诀吗? 有的,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夜景拍...
    Charles远仁阅读 1,484评论 14 52
  • 常见的通信方式 首先,对OC中常见的通讯方式我们做一个对比(KVC与KVO不在讨论范围): 假如我们需要一种可以一...
    忠橙_g阅读 1,421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