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意改变你的生活习惯
文/何振国
最近发现一些老年朋友为了长寿把酒戒了,把烟戒了,有的把肉也戒了,每天过着白菜萝卜的苦行僧的生活。我们奋斗了一辈子,难道就是为了老年后出家当和尚?抽烟喝酒到底对人有好处还是有害无益?当我们接触医生的时候,医生都会告诫我们抽烟喝酒有害健康,但是,没有告诉我们绝对放弃烟酒,不管做什么,都有个度的问题,我认为,只要你身体健康,每天二两小酒,抽几颗香烟怎么就会死人呢,当然,每天醉生梦死,香烟不离嘴,你肯定在作死,人到老了,不要给自己套上更多的枷锁,这个也不能动,那个也不能吃,怎么老了老了,不会活了?有些做子女的,为了老人的身体,总是不烦其所的劝导老人戒烟戒酒,有的子女把老人的烟具没收了,把酒具也都藏了起了,可想而知,你的老人不得抑郁症才怪。我有个朋友,一直身体挺好的,每天乐呵呵的,特别是喝了点酒,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波,在退休后第二年,儿女为了尽孝,把老两口接到市里住?到了儿子家,儿媳为了他的健康,不许他喝酒,更不许他抽烟,从此,老人的精气神一下子就畏缩了,见到人也没有了话语和说笑,不到一年,老人便得了抑郁症,第二年体检时查出了胃癌,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瘦的皮包骨,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常常和一些专家告诉我们的不一样。人的体能有差异,适应能力也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我见过好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喝酒抽烟,身体倒是比那些滴酒不沾的人都健康,我觉得,只要你身体能承受的住,身体没有什么大病,不要突然的把烟酒戒掉,多年都老习惯突然中断,会照成你精神上的痛苦,大家知道,情绪对人的健康极为重要,六十几岁的人每天心情沉闷,离得病还会远吗?
最近看了一个资料,欧洲人的寿命延长是从烟草的引入开始的,在工业文明以前,各个民族的平均寿命都只有40岁左右,但是欧洲人自从发现了新大陆,从美洲得到烟草,开始学会抽烟并从抽烟中得到了快下,从那以后,寿命开始明显提高超过其他民族。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医疗进步的原因。但是医疗真正的大进步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从18世纪初开始,爱酗酒爱抽烟的欧洲人就已经开始明显比不喝酒,不抽烟的阿拉伯人长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肌体层面来说,抽烟喝酒可以刺激大脑对多巴胺的分泌,那么,什么是多巴胺呢?为此我请教了医学界的朋友,他告诉我: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多巴胺还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加快心率作用较轻微,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升高动脉压,对内脏血管则使之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从而促使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多,能改善末梢循环,明显增加尿量。如脑内多巴胺代谢失常时,可引起震颤性麻痹(帕金森震颤)。
在现实生活中,让我们大脑不愉快,停止分泌多巴胺的机会却非常多,比如性生活的不如意,生存的竞争压力随便的改变生活习惯,强制的戒烟戒酒,等等都会让我们的大脑惩罚我们,让我们觉得郁闷和生气,然后提高肾上腺素,血压升高,器官超负荷运转,让身体进入应激反应,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造成全方位的伤害。
如果我们感到郁闷,焦虑的时候,抽支烟,喝杯酒,我们就会感到舒缓,原因是他们刺激了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让身体不必随时都进入应激状态,受到过多的伤害。当然,为了得到这个,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是肺和肝受到损害。
这两者相较哪一个的损害更大呢?现代医学没有给出明确结论,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明显是不抽烟不喝酒对人带来的危害更大。
说了这么多,不会抽烟的不会喝酒的是不是要学习抽烟喝酒呢?大可不必,我的意思是,抽了几十年了,不要轻易的戒掉,还没学会的就不要学了,毕竟费钱不说,也影响不喜欢抽烟喝酒的人,到了老年,能喝酒就每天少喝点,喜欢抽烟的,找个没人的地方,抽上两颗,随心所欲,在心情郁闷时,找上两个好友,高高兴兴的聚一聚,让你的大脑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不要随意改变你的生活习惯,更不要随波逐流,强制戒烟戒酒也许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