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里一切需要爱的事物,不要任何理由。”这是德兰修女经常说的一句话,她从开始慈善事业,一直到逝世,都在用她的人生来演绎这句话。
德兰修女原名“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她出生在一个斯科普里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是家中最小的那一个,她的父亲是一个杂货承包商(类似于搬运货物的),母亲全职带她们(当时的欧洲人对欧洲女性还是比较歧视的),这个家庭虽然普通,但十分有爱。
小蕾莎在12岁时,邻居家中没有粮食了,邻居只好来找小蕾莎家要些粮食,但小蕾莎发现自己家中的食物并不多,但是好心、热情的母亲还是给了邻居一小袋粮食,小蕾莎见了十分惊奇,母亲走过来摸摸小蕾莎的头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去帮助别人,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从此,小蕾莎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人,之后便决定了自己要做一个修女,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别人,于是她去了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当一位小修女。15岁,她和她姐姐一起去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21岁的小蕾莎正式成为一名修女,并担任了一家儿童医院的院长,帮助那些被疾病所困的孩子们。27岁的小蕾莎决定终身为修女,为穷人服务一辈子。但是蕾莎只是她的小名,要取一个新的名字,思来想去,小蕾莎决定用自己的偶像“圣女德莉莎”的名字和精神,给自己取名为“德兰”,“德兰”这个名字一下就传开了,人人都知道她叫“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为了更好的帮助穷人,舍弃一切钱财,捐给了穷人,自己换上印度普通妇女的衣裳,吃的也是粗茶淡饭,一天只吃一餐,晚上只睡5小时……(修女要杜色、杜财、杜欲)
我还清楚地记住一个故事:当德兰修女刚刚当上“穷人”,她并不清楚的知道穷人是怎么过的生活,就专门跑去平民窟,去学习,还专门带了些面包过去给穷人们吃。但穷人太多了,面包一下被抢光,德兰修女没有办法,只好坐下休息。一个小男孩跑过来要面包,但是已经没有面包了,德兰修女只好将身上仅剩的钱给小男孩,小男孩不要钱,他指了指地上的药膏,表示要这个,德兰修女答应了,小孩便兴冲冲的跑了回去……后来得知,这个小男孩要拿面包给自己妈妈吃,拿药膏去给母亲治伤,德兰修女就十分感动,买了药,去小男孩家看他和他家人……
当时,很多人不解德兰修女为什么要将一位快要病死的老太太带回救济院中,那位老太太已经没救了,但德兰修女说:“世界上每个受苦受难的人,都是基督‘渴了’的样子,只有我们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基督才能帮助我们,我们不需要做什么,只要陪伴他们,看着他们,这样的样子就足够了。”信仰,是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取向,人的世界观的。
之后德兰姆姆开设了一家家的福利院、救济院、医院,遍布全球各地,帮助的都是些穷人(当然富人也可以,例如孤寡老人),姆姆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用在慈善这方面,即使自己已经只剩一两元钱了,她还是会把钱给穷人,她真的做到了一生为穷人服务,即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她也放弃了获奖后的聚餐,把那笔钱再开了一家救济院……
她家人带给她的善良,让她转化为对整个世界的善良,她的善心小到一株植物,大到一整个世界的人们,她活着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那些在世上受苦受难的人们,她的善良,可以延续到很久之后……
我觉得德兰姆姆跟我最大的区别便是——善良与勇气,我做不到她那样的善良,她的善良遍布天下,而我的善良只有那么一份,一点点罢了;她能放下一切去关爱穷人,这也是我做不到的,她在朴素和小巧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在爱中扶持,哪里没有了爱与关怀,她就去到那儿,将爱、关心与勇气撒播……
德兰修女以她的一生,实践彰显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