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黄河清老师的学习课程,感觉让自己找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也给迷茫的自己带来了很多方法,自己也会按照老师的学习方法来思考,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被动性学习。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学了记了容易忘,然后不会复习的学生。我觉得这门课非常棒,看的是时候让自己神清气爽,感觉找回了动力,所以把自己的笔记又重新归纳了一遍并且分享出来,如果你觉得对你也有帮助的话不妨点个赞鼓励一下,谢谢!
一:先导课
提升学习力
1.一个前提:学会提问
2.两组概念:知识的分类,认知的层次
3.三个技能:
思维过滤+个性笔记+高效记忆
4.四步提升:
知识体系+学习迁移+元认知能力+知觉学习
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匍匐在书桌前的点灯熬油,而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二:学会自检,学渣逆袭第一步
学习不好有很多很多原因,需要找到自己不会学习的原因
简单的一句成绩不好,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成绩不好可以再往下继续追问拆分,学习不好有很多很多原因,有可能是记性不好,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记住。也可能是知识体系搭建不起来,不好归纳总结知识点,只会死记硬背,但是不会用。还是可能是记得住看得懂,就是不会张口说,总是一句话想了好几遍,等好不容易想明白了,别人早就聊别的去了。更有可能是没有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学不好,一直深陷在失败的泥潭里。
世界上各种要学的东西那么,我们需要融会贯通,拥有交叉思维。
交叉思维,各个学习的知识需要互相联系。
终极三问:是何?为何?如何?
什么是有效问题?
目标:想要达到的最终状态是什么
现况:现已经知道的信息都有什么
策略:接近目标所需的步骤和行动
总结: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没有用到对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任务不合理
学习的目标不一致
学生自己的低效能感
最重要的自检是问为什么,努力去找问题的根源,才能去高效学习,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去实现自己的逆袭之路。
二:知识也要收纳整理:布鲁姆分类法
知识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类 。
为什么要分类知识,因为这四种知识的应用范围各不相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记住所有信息,所以要达到通过考试和进修专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知道,针对不同的知识,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例如: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类
三:技能之一:思维过滤法: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重点:
检索的有效性
检索的方法(优化检索语句)
增加关键词,最好用完整句子或者关键词
分类搜索,善用知识搜索引擎
不同的知识搜索用不同的搜索引擎
评估信息的真实性
1、确定检索目标
提出问题:
背景知识?
相关概念?
知识结构?
2、选定检索策略
系统化结构式搜索――层次分明
关联网络式搜索――顺藤摸瓜
地毯式搜索――面面俱到
3、搜索渠道
四:神奇笔记, 四步轻松构建笔记知识系统
什么样的笔记是好笔记?记得工整并不那么重要,笔记的核心是要帮助你思考。
这张图是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实验数据
思考其实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笔记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减少记忆的负担,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入思考。
好的笔记是用来帮助思考的工具
核心金句:“一眼望穿想关系,时刻都问为什么”
一眼望穿是知识结构是成长路径;想关系想的是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为什么是做自我提问,通过不停的自我提问,充分掌握理解知识。
什么时候记笔记,笔记记什么内容呢?
一个是信息输入的时候记关联性笔记
一个是信息整理的时候及反思性笔记
记笔记的方式:手写
用纸笔写记笔记的方式比用电脑记笔记的方式更加能够理解很多概念性的东西,而且更能灵活运用这些学过的知识
笔记到底要记什么:记关键词和关键词的关系
要把概念记下来,然后来回忆所包含的知识
先有一个框架,然后在往里面填内容
概念和知识一定要联系起来
写反思的两个维度:
时间维度
项目维度
反思性笔记两个要点:
数据化——分类,整理,电子化存档
多复习——定期温习筛选,去芜存菁
不整理不温习笔记,笔记就还是跟没记一样
永远不要把笔记当做库存,而要像珍宝一样,不时地拿出来温习,去旧存新不断迭代,只有这样,笔记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率,让我们最终成为·学霸。
五:技能之三:记忆大师的秘密
如何高效记忆?
找到信息之间的关联,并创造意义、构建知识体系
注意:「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教研课:学生听知识,老师听设计
知识编码:
实验中信息加工方式:
标签——复述
造句——理解
句子重复——理解
提「是什么」类问题——分析
提「为什么」类问题——分析
第4种和第5种的加工方式训练可以拥有最好的记忆
具体怎么去做呢?可以用终极三问
是什么?——搞清楚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
为什么?——弄明白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你达到理解的层次
怎么办?——让你思考知识点为什么有用,让你未来可以活学活用
问完这些问题,你的知识自然也就记下来了
提取记忆
当你面对某项新的知识的时候 ,一定要告诉自己,这是你想要学的东西,而不是你被逼着学的东西
多思考,多问自己问题
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办,答得越多,才学的更快
总结:
六:提升第一步,知识在头脑中的存在方式
图式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学习经验。
图式 Schema
学习是对图式的修改和构建,图式也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点基础,而且越是完善的图式就越能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
学霸的头脑里
陈述性知识
程序式知识
总结:
不同人脑海中千差万别的图式,图式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被我们重复使用的一种思想或者动作,可以很大程度上帮我们,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图式。
怎么完善自己的图式,消除知识的诅咒?
可视化学习(可以用思维导图)
自动化,获得图式(刻意练习)
费曼技巧(教学相长)
六:提升第二步:学习迁移,用杠杆撬动智慧
怎么把知识用起来呢?
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习迁移
总结:
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明确问题的目标,筛选重要的信息,选定正确的操作
1、使用旧知识结局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2、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练习来积累问题图式,促进迁移的自动化
3、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又叫PBL,从复杂的实际问题出发,学习新知识,从一开始避免获得惰性知识,提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
八:提升第三步:爱上阅读,教你不靠意志力的学习法
读书就像编码,让知识进到自己脑袋里
1、先快速检视阅读一下,看看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读
通过检视阅读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读,你到底是不是喜欢,对你有没有用,然后再来确定,你是不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阅读。
书一定要找自己感兴趣的。
二、找到了值得读的书就可以进行分析阅读
总结:
九:提升第四步:一看就懂,知觉学习法助你轻易上手
总结:
时间上,我们需要最大复习间隔和最少的复习次数
在内容上,学习材料新旧混杂的学习。
十:高级片:告别拖延,一个公式治标更治本
如何摆脱拖延症呢?
学习就是跟人性作斗争,所以说拖延是常态,要战胜这种常态成为学霸,我们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动力。
改变的动力=期望x价值感的乘积÷冲动x推迟的乘积
这个公式的提出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拖延症研究学者之一:加拿大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
期望:对结果的确定程度
当你面临一项任务的时候,你有多少把握能够做好,你越确信一件事情有好结果,就越有动力去做,就不会拖延。
如果你不去做,或者不能全心全意去做,是因为你对结果不确定,而根本原因是对你自我的不确定,你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或者你不相信自己配的上成功。
所以你对成功的恐惧在影响你的期望
总结:
重新认识你的未来时间和精力
了解你学习过程中的耗材
设置更为紧迫的期限
练习你对时间的预估
如何克服拖延推迟 这个拖延要素:不是有了时间以后才开始,而是开始做了才会产生时间
十一:沉迷学习,三个小方法让学习如游戏版有趣
游戏为什么吸引人?要学习学习,就要懂得游戏。
游戏的特点:
分层奖励
虚拟化身的成长
角色互动
反观读书
读书可谓是非常孤独,没有互动
成就感——奖惩机制
要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给自己设置合理的奖励非常重要
第一:奖励给自己的东西什么都可以,不一定要是食物也不一定要值很多钱,但是一定要是你自己想要,而且要狠一狠心才能有的东西
第二:奖励设置本身一定要有仪式感,至少要把奖励条件和奖品写在纸上,最好把这张纸贴在你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
第三:奖励条件的设置最好是阶梯式的,不要想一口能吃个胖子
第四:可以和朋友一起打赌
代入感——学以致用
可以把自己学的东西在网络上展示出来,用这个区帮助别人去解决问题,努力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赢得别人对你的赞赏
努力获得成长的优越感才能更好的激励你学习
参与感——学习伙伴
可以把自己学的东西讲述给别人听,让不会的人懂了,自己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总结:
十二:终生学习,玩转学习型社群
优秀的家庭拥有优秀的社群,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就有更好的资源,更容易成功。
普遍而言,学习不是自己闭门格物格出来的,而是主要通过模仿他人获得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学习。
例如,我们学走路、学说话是模仿家长。学书画、学乐器是模仿老师。学习喜欢的偶像的优点。
榜样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他吸引力你的注意,是因为他身上有你希望成为的样子。
榜样圈子的力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当然在借助社群力量的同时,也要永远记得保持自我、坚持独立思考
努力伴侣很重要
有个一起努力的伙伴能够互相鼓励与帮助
净化圈子
可以先加入很多圈子,然后看你的榜样在那个圈子,你想要留在哪个圈子,就留一两个学习的圈子就行
社交网络能够大行其道,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抓住了我们希望被看到、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 然而社交网络让我们错误地判断了创造优质信息和获得关注之间本应由的正向关系。 也就是说现在的朋友圈、微博这些地方,能够收获更多关注的,并不是用心创造出来的有深度的内容,而是以互相关注博取倾听为重点的很多哗众取宠的内容。
为什么学霸都和学霸玩、学渣都和学渣玩?
不是学霸只和学霸玩而是因为和学霸玩,以学霸为榜样,学渣变成了学霸,形成了学霸只和学霸玩的假象。而同样学渣只和学渣玩同理。
总结:
为你的社交做两个加法、一个减法
两个加法一个是 根据自己的目标加入合适的圈子,另一个是为了提升工作表现和工作效率,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伴侣。一个减法的净化圈子,让那些碎片化的、无效的社交远离你的生活。
留个坑,以后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