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两天的呼吸家排课程,从杭州坐3小时的动车回温州,再搭乘公交赶去妇幼医院拿第二天做糖筛的单子。回到家看看今天的作文——愤怒。好吧,至少不是“开心”,还有的写。想想这一路值得生气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刚刚车上就有一老妇无缘无故责骂自己的孙女老是动来动去什么的。结果小孩哭了,老妇骂的更起劲了,车里好不热闹呢
想想在农村这种事真的太普遍了——长辈随意指责晚辈不按他(她)的意思行事。大家都见怪不怪。其实深究老妇看似“愤怒”责骂孙女的原因,好像是因为孩子影响了车里的持序,大家都乖乖坐着,你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给人印象不好。其实是她自己内心有个持序,就是“在那个范围内我可以接受,超过我就不接受,因为我是长辈,我有权利制定规则。”还有就是“如果你让我难堪,就是触犯我的尊严,我不会让你好过的”。农村家长就是丈着这双重限制打击管制子女后辈,让他们从小就不敢有“忤逆”的念头。每一次的刻意愤怒都是表演给孩子,亲属甚至陌生人看的。他们有理由“愤怒”,因为这是祖辈传下来永远有效的育儿方式——规则在我,权利也在我
教养孩子是这样的,其实部门机构何尝不是这样。办事的那些部门先就不说了,单单医院都够呛,回想刚才在妇幼医院。在妇检科室因为不懂他们的流程多问了几句,医生就有点生气了,这个没有那个没带的,说给我听的都听不懂。好像我是个大笨蛋一样。收银的时候又因为没有现金又被他们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你刚才没问的吗?不能用卡!”,我说“我只问过能不能用支付宝什么的,银行卡也不能用的啊?”。后面我就又跑去找银行了。这样一番折腾,最后还是用了好几个小时。到这些不得不去的地方办事真的很困难吗?其实不是的,只是规矩在那里,你一个人不懂问东问西的可能会影响后面办事的人的速度。工作人员当然有理由生气了。“谁叫你这也不懂”好像是他们的理由,实际上是规则如此,最好不要有变数,权利的不对等又给了他们愤怒的底气……
愤怒是不是就只能是一类人才能拥有呢?也不是。我这次去杭州看到的就是以上那类人的对立面——被制定规则者和无权利者。家排课里多是童年起就有心灵创伤的成人,女性居多,三四十岁自己都做妈妈了的更多。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人生总是过的不如意,亲密关系那么别扭,想要的永远得不到。她们有的能够在个案里找到答案,有的出了这个工作坊又会奔赴下一个工作坊。其实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大部分的关系都是和父母的关系的延伸。不去寻根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我记得有一位从小被抛弃的女人,在会场上整整哭了一个多小时,太惨烈了,那种带着愤怒和渴望爱的小孩子一样的哭声充斥会场那么久,我们的眼光全部被吸引过去了,就像她故意引人注目一样。我猜测她真的很需要人的关注,因为实在太可怜了。父母亲不要她,其他人更会怎样的冷漠呢?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没有人会真心关心一个不相干的人呢。她当然有理由愤怒,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因为父母的不爱,因为世界的冷淡……越被忽视的人似乎越有愤怒的权利,但是在场的我们却都累了,她的愤怒是最后变成无力的呐喊,因为没有实权,因为规则里没有她的定位,时间也不允许,尽管我们一再忍让,但是该停止的时候还是要停止,这不是你作戏的地方。自认为有权愤怒的人最后也就像撒撒泼发发泄的妇人罢了。她没有力量撼动整个有权利和有规则的世界
如果每一位做父母都能正确做到养育,每一个懂规则的人都能都能不感情用事,每一个有力量的人都不乱用自己的力量。世界上这把“愤怒”武器应该就没用武之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