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生活太平淡,现在谁说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好像都能瞬间比其他人多出一些优越感。大家爱听的,足以津津乐道的故事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故事是别人仰望的,却难以企及的;一种故事是令人唏嘘的,却避之不及的。
第一种多半是好故事,比如婉转美妙的爱情故事,艰难坎坷的创业故事,灰姑娘的故事,屌丝逆袭的故事,最主要的特点是要有情节的逆转、要曲折、要happy ending。第二种多半是黑暗故事,比如前段时间白银的连环杀人案、比如小三上位、比如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刷新底线、揭示人性丑恶。
某种程度上,有故事的意思自然就成了我跟别人不一样的代名词。
前几天,朋友圈都在转一篇大意为15年后银行将“消失”的文章。朋友圈是个很精准的概念,的确可以依次划定一个圈子。作为银行从业者,朋友圈里也多是同业或同事,所以被这样一篇文章刷屏是再正常不过的。近年来,银行业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从传说中的高收益到各种收费问题、坏账问题,人们对银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事实上,银行也确实不像很多年前那样容易赚钱了。
这一篇文章再次一石激起千层浪,身边的同事朋友危机意识被再次唤醒,开始纷纷畅想未来的凄惨状况,甚至开始幻想逃离银行圈子,另外一种生活,是怎样的深不见底,或是柳暗花明。
原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每天朝九晚五,处理日复一日的琐事,好像是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讲给别人听。但是,制造一个故事取悦于人其实并不难。假设《我离开四大行去卖麻辣烫》、《银行员工如何嫁给资产过亿的财富客户》这样的标题,足够抢眼。
但是问题来了,在这个温暖的机舱里,我们尚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是温暖如春还是鹅毛大雪,我们有多少人有勇气跳出这个圈子,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辞职是一种传染病,天下工作一般黑。但凡职场中人,对工作万分满意的能有几个,所以身边同事的辞职,会一次次让自己本以忘记的那些委屈通通冒出来,让本以麻木的内心一次次的泛起涟漪。
确实亲眼见证了银行员工离职潮,每年的招聘纳新似乎难以填补离职的窟窿,这样的循环,让我们的企业成为了一支年轻化的队伍,也成为了一支结构失衡,断崖式的人才队伍。
从离职同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可能性,仿佛自己的未来之路也变得有了可能。但是,"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得旧人哭",我们或许只看得到跳槽而去的人轻松洒脱,收入翻番,可我们不会知道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也许还是用更多的加班,更多的琐碎纠缠换来的。
就像炉子上的一锅煲汤,在外面只能闻的到阵阵香味,至于味道到底怎么样,只有亲自尝过才能得出结论。
难道有哪个老板傻到让你干的活少,拿的钱多,严肃点吧,金融民工们,这是赤裸裸的按劳分配,party啊?
辞职潮来了,就像一波病毒来袭,一定要加强锻炼,练就好体魄和一身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切不可被辞职病毒轻易传染,冲动跟风。你不可能知道,辞职的同事甲家里开着连锁饭店,同事乙是省级领导的远房亲戚,同事丙跨界当了公务员,这些才是真正有背景的故事和人。
辞职是各显灵通的时刻,一定得捋清了想好了,你不能为了跳出一个火坑,又不明真相的跌进另一个火坑。这样你成不了传奇,也成不了别人耳口相传故事里的人物。
在繁杂的信息中,做好自己的规划和准备,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写好自己的故事,做好自己故事里的主人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必一定讲给有酒的人听。
去或是留,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