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古装剧、宫廷剧越来越火爆。而影视剧中,皇帝都是至高无上的,银子是可以随意送给乞丐的,一出手就是几两银子,见到皇帝就是跪下请安。想问一下,看众是否有想过,历史真正的样子?
记得在小时候,我也曾沉迷于古装电视剧,长大之后,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无论是电视剧中或者是小说内,都有说过汉民族、华夏是礼仪之邦,那到底我们看到的礼仪是否真的是礼仪?
何为礼仪?礼为国家制度,仪为国家法制。礼仪,制度、法制。礼主规则及社会意识观念,仪则将礼用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也称作“礼仪”。因此,讲究礼节与仪式的国家也可称作为礼仪之邦。
而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道德准则、礼仪规范以及传统美德。不夸张的说,在这世界上,有一大部分的国家曾受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则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容湄经常在想,我们汉民族的礼仪,到底去了哪里?是被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还是被从小所看到的电视剧所隐藏?在未来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之后,是否还会有人记得,“礼仪之邦”这四个所代表的含义?
经过几番挣扎之后,终于开始筹备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课程,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实在是博大精深,所以,经过几个月的慎重思考,最终确定下来从《礼记》开始讲起。
决定先讲《礼记》,并不是推崇儒家。而是觉得,作为礼仪之邦的子民,至少应懂得礼仪二字,而不是在电视剧、小说、某类文章中看到一二,便以为这就是礼仪之邦的礼仪。也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一份微薄之力。
《汉书》中五行志有言:
『《左氏传》曰,……初,文公不礼晋文,又犯天子命而伐滑,不尊尊敬上。其后晋文伐郑,几亡国。』
其中的《左氏传》,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春秋左传》,这一句话的翻译便是:最开始,郑文公对晋文公不礼貌,还违抗周天子的命令攻打滑国,不尊敬天子。后来晋文公讨伐郑国,郑国几乎灭亡。
一个人因为礼数不够周全,不尊敬他人,因此让自己的国家差一点就灭亡,由此可见礼仪之重。当然,在现代社会,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并不会说因为失礼便亡国。但我们换个角度,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A踩了B的脚,如果A很有礼貌的道歉,那B也会接受,一场冲突便化解了。如果A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甚至态度恶劣,那B是不是也会生气甚至开始去辱骂、殴打A呢?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礼仪的根源。
那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学习礼仪要从“三礼”开始?“三礼”又是哪三礼?为什么要先学儒家文化?本文会详细说明为何选择从“三礼”当中的《礼记》开始学习国学。
“三礼”分别为《周官》、《仪礼》、《礼记》。其中记载了最权威的中国古代礼法、礼义。
《周官》也就是《周礼》,是“三礼之首”。其中主记载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官制与礼法制度,其中亦记载了井田制、纳税、兵役、五刑等等;还有礼俗、农业、工艺等史料内容。
《仪礼》则记载冠、昏、丧、祭、朝、聘、燕等典礼的详细仪式,以士大夫阶层的礼仪为准,提倡人伦礼仪。
《礼记》,就是容湄决定第一个讲解的国学经典。
礼记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主要记载先秦礼制,又解释《仪礼》,同时讲述了如何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其中记载的内容涉及到的方面极其之多,有祭祀、历史、法律等等诸多内容,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今天流传下来的《礼记》共有四十九篇,其中《曲礼》记载五礼仪文与生活中进退及接人待物;《表记》记载君子为人处事;《少仪》记载各种应对礼节…
懂得礼仪,成为谦谦君子和贵妇人,是每个人心底深处的梦想。更何况,还能为扬我国威,奉献微薄之力,成全我们的爱国之心。
所以,生为中国人,从“礼、仪”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作者:凤引(衍之),作家、灵魂沟通师、元辰转运师、整体造型设计师、灵性调香师(运用能量亲自调制魔法精油、脉轮精油、能量香水等灵性产品)。工作之余创作小说、国学小知识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