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起源和发展
“姓”的本义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部族所共有的符号。氏是姓的分支,夏商之前就有少量的氏产生,到了周朝则大量产生,主要用于彰显功德。此时,贵族都是既有姓也既有氏的,而且同姓不通婚。据统计《春秋》中有风,妫,姬,姒,子,嬴,己,任,姞,祁,芈,曹,妘,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22个姓,当今的很多姓都是从这些姓演变而来。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以国名为氏。
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②以邑名为氏。
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③以官名为氏。
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
④以职业名为氏。
如巫氏、卜氏、匠氏、陶氏,巫、卜、匠、陶皆为职业名称。
⑤以住地之名为氏。
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
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⑦ 以贵族的字为氏
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騑,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春秋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以往贵族才有姓氏,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秦统一六国后,姓氏逐渐合一。
那么,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呢?
北宋编撰、流传最广的《百家姓》,仅收录438个姓;明代编纂的《千家姓》,共收录1968个姓;而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目前中国56个民族的姓已达11969个;窦学田所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古今姓氏更多达12000个;
据2019.1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
全国共有23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超过一千万。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1亿。
对于这些大姓,我们在前一篇已经介绍了,重名很难避免,因此这些大姓的家长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
二、 姓氏的特点
以下内容部分参考王泉根教授的《中国人姓名的奥秘》和互联网数据整理。
这些姓氏特点,在取名时可以参考,因为有一种取名方法是将姓和名联系起来,此时姓的具体含义也会参与到整个名字的构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