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
领域:认知升级
阅读时间:20220120–0201
阅读进度:完成
这是一本关于思维、心智模式的书。很多年前读过这本书的第一版,印象最深的是巴菲特和他妻子关于买房的那个故事。
此次重读,倒是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
本书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个人内在成长的,包括个人的心智、思维模式等(包括第1、2、3、4、5章),另一部分是关于外在的人生道路选择,包括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人生等(包括6、7、8、9章)。
一、关于人生的意义
心理学家斯蒂格将生命的意义分为意义拥有和意义追求两个维度。
意义拥有: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拥有什么意义,清楚自己在追寻什么。
意义追求:你还在思考和探索: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我到底该追寻什么?
“意义拥有”用来感知当下,意义追求则是追寻未知;前者支撑当下,后者拓展未来;一个走心,一个走脑。
越感知意义,我们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久越强;越追求意义,我们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就回越低。
因为很多时候,越想着意义是啥,要么陷入迷茫,要么陷入虚无,进而躺平了。
伟大的梦想,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古典:你现在能感知到什么意义,认同什么目标,就先好好地体会这个意义,为这个目标行动。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内部动机包括:自主感—我能不能自己掌握工作节奏和内容?胜任感—这件事我能学得会、搞得定、做得好吗?归属感—我喜欢和这群人工作吗?我觉得服务这群人有意义吗?
外部动机:收入刺激、父母夸奖、社会荣耀等。但是外部动机不容易持久。
个人状态比较重要。
二、关于躺平
没有人会一直躺平,追寻价值时人的本能。所以一时躺平不要紧,原谅自己,放松自己,放过自己。躺着躺着也许你就有感觉了。
三、关于时代
50、60后:很苦,追求生存,拼努力、毅力就会赢;
70、80后:很累,焦虑虐心,拼资源拼爹能赢;
90、00后:直面虚无、直面意义,看似没有限制,其实最难。
在未来世界,熬得久、跑得快很难赢,创造类游戏的玩法,是回来做自己。看得到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守住初心。
四、关于热爱
高手相争,比的是价值观。
极限选手,往往不计成本和后果,全情投入。
普通选手,瞻前顾后,难成大事儿。
成功=努力+热情+天赋+时间(努力)
五、关于兴趣、投入
乐趣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
投入:成功—结果;不成功—智慧、经历;乐趣。
不投入:浪费时间;不开心。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你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
”像没有人一样跳舞,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像就要死那样活着。”
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投入生活。
六、关于安全感
安全感不来自于索取,而来自于给予。当你给别人支持的时候,其实你是不害怕被夺去安全感的。
七、关于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一套大脑的内部程序,它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求仁得仁,你想要什么可能就会得到什么。所以一定要小心自己的思维和想法。
每一种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成熟的心智模式从来不是单一的,心智没有对错之分,但有成熟与否之分。
心智成熟的特点:你拥有很多心智模式,熟悉每个心智模式的优点和限制,并能够随着环境娴熟地切换。(又有人将之 谓为“思维模型”)。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升级心智
从不知不觉到先知先觉
复盘: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反思日记”。
【心智模式又很像我们的认知ABC中的解读,你如何看待客观发生的事实,就会相应地采取行动。果然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儿。】
八、关于成功
成功,就是越走越近。【成功是一点点成长,这是一种状态、是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如果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就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的焦虑,一种获得前恐惧、获得后空虚的生活中。你的天花板是别人的地板,而你总在向上看,从来没有留意过窗边的风景。
只有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
九、关于受害者模式与掌控者模式
受害者模式
1.推卸责任,保住面子:事情没做成,不是我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
2.安心做坏事:我这么做是真的没办法。(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3.迷恋受害者的故事:寻求认同,找团体一起抱怨。
4.用受害获得理解、同情和帮助:一边把自己搞得很惨,一边享受别人的帮助。
5.自我伤害,绑架他人:用自我伤害来操纵别人。比如一哭二闹三上吊、寻死觅活的。
受害者模式有上述那么多好处,又有谁能拒绝被奴役呢??
对生命的屈服有很多种,最可怕的那种就是喜欢上“被奴役”。
掌控者模式
1.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掌控着,不要因为外界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意愿。
2.遇到问题时, 我们掌控不了外界因素,唯一能掌控的是自己。比如,掌控自己的情绪、心情、识别和抓住机会的能力,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拒绝受害,掌控自己的命运。
十、关于不公平
不公平就好像是空气,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更重要。
面对不公平,无聊的人冷嘲,懦弱的人抱怨,聪明的人跟随,清高的人躲避,勇敢而智慧的人则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用自己的力量去掌控我们的世界。
十一、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
分清自我系统和社会系统。
我们常常混淆两个观点,价值和价格。价值是自己的内心体会和感受,来自自我系统,价格是外在评价体系,来自于社会系统。社会系统负责满足外界要求,换回生活需要(像男人);自我系统(女人)负责满足内心需求,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心灵需要的价值,让我们快乐。社会系统倾向于去做更有用的事儿,自我系统倾向于去做更有趣的事儿。
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系统其实很好满足,但是社会系统却会让我们不断地去跟外界、与他人比较,从而用不满足。
作者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敢于向自己的生命发问:我到底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因为我,会有怎样的改变?”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我们的人生意义在于行动起来,而不是消极被动等待(要考虑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要敢于开始,但又不能只限于开始,成为“开始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