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田区的深圳中心书城,这周末有幸一逛,立刻爱上了这个地方。
早晨9点,从1号线辗转至澄澈的3号线,到少年宫站E出口下,就到了中心书城。
中心书城总共三层,北区和南区的大台阶,是举办活动的好地方。
早晨10点,“昌城玄语”活动即将拉开一幕,北区大台阶已经一座难求,来之前的地铁上,我特意找到了一本林清玄的书来读——《如意菩提》,林清玄先生的文字充满着禅意,给人温暖和前进的动力,好像为我干涸的心灵浇了一把圣水,开出名为“禅”的菩提。
里面讲到了一个故事,一位陶艺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希望捏一个最美丽的陶罐,来装自己的骨灰!
林清玄先生评价这位陶艺家的回答:
多么美丽动人的回答,只有看清人世的人才说得出来,这是我想起憨山禅师的山居诗:“生理元无住,流光不可攀;谁将新岁月,换区旧荣欢?”在岁月之流里,没有什么可以攀附的,愈早看清这种真实,愈能诚挚地面对自己的今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陶罐来装自己的骨灰,何不及早捏一个最美丽的陶罐呢?
我印象中林清玄的文字恐怕只存在于阅读理解里了,小时候不谙世事,为赋新词强说愁,等我看似准备去亲历人生的时候,却发现林清玄的文字如此真切,诚如他说,如今是在天上看世界,一个出了300本书,8岁立志当作家的人,写出的文字怎么回不给我们感动呢?
只可惜现场的活动功利化气息严重,林清玄先生只是跟我们分享了半个小时,剩下的三个多小时,一直在签售。。但这半个小时,句句能打动我,最后,他寄语深圳人:
不断地去追寻生命更高的境界,不断探触内心更深层的感受和思想。
最近我看了一些个人管理方面的书,我是觉得很多鸡汤和成功学,其实一言以蔽之,心即理。虽然林清玄先生的文字在禅的外衣下,骨子里却是醇正的鸡汤,所有的禅宗的话,似乎都可看做心即理,而当我们做到向外事上练,向内致良知,才会逐渐变成一个高超的、一个富有力量的人。
之后,我看南台阶欣赏了一场读书月的辩论赛,辩题为,正方:当代社会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反方:当代社会提倡“爱一行,干一行”。两只队伍的辩论颇有风范,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辩论,我在大学里见的很多,一直很羡慕那些台上的人,心想他们怎么互相找到对方的漏洞,怎么又把自己的逻辑表达的那么清楚,有时候,我因为思维太容易跟着辩论者走,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理性判断,得不偿失。
对于辩论的意义,最喜欢的表达还是蔡康永在《奇葩说》里提到的一段话:
辩论就好像是你用双手去推一堵墙,墙是推不动的,但是你在推的过程中,肌肉练出来了。
是的,所有的辩论,不是为了一个结果,而是在其中引人思考。
对于这个辩题,结合评委的观点,和辩手们的发言,简单谈一谈我对这个辩题的感悟。
对于这个辩题,乍一看,正方比较吃香,符合主流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反方,自由主义精神强烈,在中国的当前社会明显还不能提倡。最近一年,“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很火,但是在国际上,存在两种观念,一种是德国、日本所倡导的,干一行,就要精益求精,把这一行干好,另一种是美国倡导的,极客精神,工程师文化。前者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最好注解,而后者又强调个人,“爱一行,干一行”。
单论辩题,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的一个共同体,当然要寻求稳定,不能出岔子,因此,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则有助于人人在自己社会分工下爱岗敬业,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但是,从个体角度来看,人这一辈子,不就是一场寻找自己的历程吗,如果把自己的认识局限在一行里,丧失了未来无限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与无数个平行世界中的自己失之交臂,岂不悲哉。
所以,社会分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提倡人们能把本职岗位做好,而又不能限制他们自由发展的机会。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毕业生找工作,重要的是自己兴趣,和工作内容的结合,确实,只有当人的兴趣所在,和职业特性发出共鸣的时候,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才会引领创新潮流,甚至出发了新分工。
所以说,因为99%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促成了稳定的社会,才能让另外1%的人有条件去“爱一行,干一行”,当人们与职业达到最大感应的时候,促进新产业的出现,新分工的出现,社会提供了更多选择,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所爱的东西,从而促成良性循环。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个人逻辑能力太差,得好好补补这些方面。
看完了辩论,找了一家面馆,变先回去了,晚上还要去和朋友们吃牛肉火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