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多少是有点失望的,这部电影不像诺兰以往的电影有那么强的戏剧冲突。整体看起来很大气,但是没有那么多冲突。看第二遍的时候才看出诺兰的野心,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诺兰也学会了藏锋,他以前的电影炫技炫的太明显,总有一种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感觉,现在年近50,名利双收,不用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才华,开始想要塑造经典了。这部电影在看似波澜不惊中通过炫技般的蒙太奇剪辑深刻的刻画了那些参与到战争中的普通人。而在炫技之外,这部电影也充满了人文关怀,电影并没有反战或鼓动战争的立场,而是用惊人的人克制,以非常中立的近似于上帝的视角,尽量还原战争中普通人真实的反应,我想导演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更客观的展现战争对于普通人的影响,至于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就由观影者自己见人见智了。不过这可不是一部平庸的电影,这是一部叙事角度及剪辑方面都有重大创新的战争片。
电影切入视角巧妙,战争电影的切入视角多为领导人物或者某个英雄,但是这部电影的切入视角是战争中的普通人。战争经常是由某个人发动的,为实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将许多普通人牵连进去。战争中最主要的组成者——士兵,都是由普通人组成的。而战争的后果也都是由这些普通人的举动书写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发生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的执行者在日本本国大多也是尊纪守法的普通公民,但是来到中国之后就变成了中国人眼中的恶魔。战争会对普通人影响多大?在非战时,这些人是学生、是父亲、是你可能会在街角遇见的你我他。但是进入战争状态,身着军装,人性中隐藏的一面就更容易暴露出来了。人性中的自私、贪婪、暴力……大爱都会在战争的特定时刻暴发,就像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复杂的人性。 电影对于蒙太奇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利用电影时间将在现实中并不对等的三条平行的时间线剪辑到了一起。
电影在叙事中分成三条线,一条线交代海滩上等待救援的士兵,这场撤退在现实中持续一周时间; 第二条线交代英国市民驾驶自家游艇去敦刻尔克救援,这件事在现实中的时间是一天;第三条线交代英国派出的掩护的空军,他们在空中作业的真实时间是60分钟。在电影中利用这三件事的交集点——英国市民驾着自家游艇在英国空军的掩护下救下了撤退的士兵,把敦刻尔克事件浓缩在2小时之内交代了清楚的同时,在三条线索中分别刻画了战争中渴求个人生还的普通士兵,一心保命的法国士兵,心怀家国的海军将领,热血救援的英国年轻人,深藏不露的英国老绅士,被战争折磨的暴力不安的英国老兵,在条件重重限制下发挥最大价值的空军士兵。电影中没有价值观的探讨,电影中的人物只是在他们的人生角色中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已,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这种略有哲理的叙事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战争中的普通人,将最接近于真实的战争带到了观众眼前。
我认为这部电影开创了战争电影的新纪元,比以往所有的战争电影着眼都更开扩,带来的思考都更深远。不过关于电影的配乐我也觉得用音乐来营造气氛很好,但是音乐是有点太满了。
最后还想讨论一点,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是从一个普通士兵为切入点,同样描述了战争对于普通人的影响,电影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而诺兰的这部电影在相近的时间内通过他所擅长的多线叙事,交代了战争中不同处境的普通人,也通过不同的普通人呈现了人性的阴暗与光辉,我觉得诺兰的电影呈现了更开阔的视野,确实让观众看到了更多,想到了更多。我认为这是一部可以称为经典的值得细细品味的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