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想必这句话你也听过。小时候,看见别的同学被选为代表参加比赛,自己很失落,父母就这样安慰我:不要急,只要自己有能力,总会被注意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长大后,我却发现这句话在现在已经不适用了。网络四通八达,能人层出不穷,没有人会去慢慢挖掘你潜在的能力了。是金子就要自己把遮住自己光芒的布扯掉,而写作能力就是扯掉这块布的手。
手账达人付萌薇在一次公开课中讲到:“XXX+写作 ”的模式是普通人逆袭的秘密武器。这个“XXX”是你在某一方面的特长,而写作就是你将这个能力变成标签的关键。写作能帮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将自己的能力展现给大家,让大家知道你。
我猜大家都和我一样,高考作文之后,再也没有认认真真写过一篇文章了。那作为一个小白,怎么样才能开始写作这条路呢?
写作是一项能力,写出一篇文章也需要规划力。
那么什么是规划力呢?
日本作家斋藤孝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这本书中,用8个实例分析了巨大成功事件中规划力的作用,并详细讲解了怎么运用规划力去提高收纳整理、写作、沟通、职场以及组织会议的能力。
斋藤孝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他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这本书中写到:
规划力不是按部就班、是未雨绸缪,是及时应变,是把握全局。
规划力是把握事物走向的预测力、是预防错误的能力,也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及时应对苦难的能力。
可以看出,规划力不仅只进行事前的准备、策划过程,还要具有面对突发情况的包容变化能力。
那么我们怎么用规划力写出一篇文章来呢?
写作的规划力是:提前存储一闪而过的灵感
你是怎么写作的呢?打开电脑,新建空白文档,开始写,结果抓破头都写不出来。
写作的前提是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小白写作最困难的就是提笔却不知道写什么。规划力告诉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要想有东西写必须要有大量的输入,而阅读就是最好的输入途径。斋藤孝在《规划力》这本书中建议我们阅读时用三色笔画出重要的和感兴趣的部分,并写下你为什么感兴趣。写作最难的是开始。已经写出一些东西了,再针对它提出感想并把它文字化也相对简单多了。
BBC电台曾对《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做过一次采访,问他怎么样写作的。纳博科夫说自己从头开始写,一章章的写到结尾。他都是写一张张的卡片,然后把不相干的卡片一张张的拼接起来。
大师的境界我们达不到,却可以学习他的方法。平时生活中的见闻、阅读的故事、一闪而过的灵感都可以在卡片上记下来,写上自己的想法。这样下次再想要写什么东西时,把相关的卡片拿出来拼凑出来,进行修改,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写作的规划力是:搭建好你文章的骨架
这些卡片也不是随意堆砌在一起的,它们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那就需要写好文章的大纲。
作品的构思一定先于创作。一篇文章有了大纲就有了骨架,从骨架上长血肉可比无中生有地长出一个人要简单多了。
写细节前先写大纲,文章大纲就决定了你文章的逻辑。写好大纲就像建房子时搭好了所有的柱子,接下来只需要在柱子之间砌墙就可以了。大纲写好后就可以往每部分中填内容,可以从第一章一直写到最后,也开始从自己觉得简单的开始扩充。
写作小白可以用总分总模式来搭建结构。把最重要的事情在开头说清楚,然后对这个结论提出分论点,并找数据、找数据来支撑每个论点,最后再得出结论。这个结构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行文逻辑,我的文章也经常用这个模式。
写作的规划力是:随时应变、大胆修改的魄力
在填充细节内容时,总会遇见突发的灵感与文章原本的大纲不一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随机应变、大胆修改的魄力。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或者对某一章节的素材扩展太大,就需要把他独立出来,更改现有的结构,调整到合适的结构。就好像一棵树一部分长得特别茂盛,如果不分枝,这棵树就不会平衡,最终会长歪。
我们写作的时候也不能墨守固定构架,而要敢于在写的过程中随心而动,调整结构。但需要注意的是,更改后的逻辑一定要合理,而不能互不相干。
一篇文章写完后也要敢于大刀阔虎的改,好的故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的第一篇书评完稿后,兴冲冲的发给老师,信心满满觉得肯定合格了。结果老师来了句:基本格式都不对。瞬间透心凉。第二天按照老师说的开始改。又发给老师,老师说了句:算合格吧。不肯定的语气,我继续改,第三遍后,老师给了肯定:合格。后来第三版的书评和第一版只剩40%的相同。
文章改到自己满意后,就可以提交了。写作做好规划,小白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规划力不仅可以用在写作上,很多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中都可以看见一个好的规划的影响。很多时候你的失败可能是没有规划好,斋藤孝先生的这本《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讲明了什么是规划力以及怎样锻炼自己的规划力,帮助你提高规划能力,从而走向成功。
我是小真@黄小真,认同阅读改变生活,让我们一起读读、写写、画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