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活的一天,从起床的那刻开始!
引子
今天继续是 史蒂夫 柯维 先生的大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主要是关于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部分的两次创造。把之前了解的相关资料附上,作为自己的备份需要。
两次创造
柯维先生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任何事情都有两次创造,一次是智力创造,一次是体力创造”。
在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我是特别迷惑的。
当时,我本来就很怀疑,为什么“任何事情” “都有” “两次创造”,一次是“智力”创造,一次是“体力”创造。
这些词,本来我都是认识的,但是,当柯维先生把它们给放到一块时,我就迷惑了。
可能是当时我的思维太过僵化了,也可能是我太笨了。
反正,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完全理解不了的。
在后来,我偶然看到一篇讲“两个创造”这块,讲得比较好的文章(掌握七个习惯,站到高效能人士列队)。
何为两次创造,第一次创造是我们做事之前在头脑中的构思,第二次创造是我们将其付诸实践。
比如建造一栋房子,那必须事先有图纸;创办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事先有目标;想抛下眼前的苟且去远方,也要事先有个旅行计划。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也是如此,需要设立目标,进行第一次创造,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这样,当我们有违生活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纠正,以免人生的邮轮偏离航道。
作者(袁小肚)给出的解释是:第一次创造是做事前对整个事的构思,第二次创造是将这个构思付诸实践,并提出了“设立目标”的重要性。
生活、学习中,设立目标,真得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目标的指引,就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似的乱碰瞎闯了。
- 目标
我是非常认可目标的重要性的,我也想在生活学习中收获自己想要的果实的。有了目标,至少我就能够有的放矢了吧。
- 困境
但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了我无法回避的问题?
那就是,我怀疑我的目标了!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时不时地就问自己,“我真得能实现我的目标么?”,“我是不是要把我的目标降低些呢?”
带着这些想法,我的热情和期望渐渐被消磨光了,我甚至变得暴躁,变得更加易怒。
我也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我就是无法摆脱这个困境,那时,我可能真得就像“一只困兽”吧。
- 转机
不过,万事万物的发展似乎印正了物极必反的原理,当你落到不能再低的地方,你能做的只能是有点起色了。
理论或模型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
而下面这个理解,也是那时的我比较喜欢的。此外,这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大纲(幕布: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28)做的也是非常的棒的。
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人生也是一样。
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
当看到这句“今后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我好像一下子被“开光”了一般。
- 感悟
有时,生活就是爱这么开玩笑吧。
当你看高大上的东西时,虽然当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有种被洗礼的感觉,但那也只是自己的感觉而已,而且,有时感觉多了就成了错觉了。
似乎是,如“阳春白雪”的东西要用到我这“下里巴人”时,会有种无处着力的困扰。
而当你看到一些不是特别高大上的东西,虽然这些文字的总结,提炼,甚至张力都不足,但自己却能产生共鸣,而且一下子就能摆脱自己目前所面临的麻烦。
这种感觉,似乎是“伯牙遇子期”般的“高山流水般”自然。
这个看似悖论的玩笑,在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我有这种天差地别感觉的原因。
那就是我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大师们的水平,所以我就做不到大师们的高屋建瓴,我也只能是高开低走了。
明白了这个,我就知道了,我首先是不能急的。因我刚从新手村里出来,我还不能下60级的副本,即使我去了,可能打个小怪都是十分费尽的。
所以,我也只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时而动”了。
我现在觉得 柯维先生的这一句可能都要理解上半天。
因为大师把“1+1=2”推出来了,就已经完成了“+”这个工程的80%工作了。大师的启发工作也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大家一起把这个浩大的工程完善吧。
柯维先生的“两次创造”要“自我化的道路”还是要很长的,因为他的“两次”是"twice",而在汉语里,可能要看成文言文中的“虚词”吧,不仅仅是两次,也可能是多次。
此外,“一次是智力创造”、“一次是体力创造”,那么,先后也就变得“因人而异”了。
有的人得要先体力,而有的人得先智力,还有的人得体智并进,因为“智力”和“体力”的概念界限不是那么明显的,每个时代的理解不同。
所以,我们要记住得不是古近现代文化人的原话,而是要传承他们的思想精华。
好吧,今天的笔记记得有些杂,也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了
- 鸡汤
最后附上鸡汤一碗: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起点。
起点高的,不要暗自庆幸太早,因为站的越高,将来跌下来的时候就会越痛。
起点低的,不要整天唉声叹气,因为离地越近,将来发展的空间就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