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女儿参加《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俄罗斯奇遇记》的点映见面会。
去之前,还是满心期待的。
因为,四岁的女儿一直以来对动画片都还是满挑剔的,除了《汪汪队》、《小猪佩奇》、《超级飞侠》等几部欧美动画片,其他的国产动画,她基本都只是追看几集就不在提及了。
《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是个例外,竟然追看到了第四季。为了让她能够及时看到更新的内容,我甚至还办了个视频网站的VIP年卡。
女儿看的时候,有时候我也会跟着看上几集,觉得剧情还算有趣,明显是和西方动画片学习借鉴了不少。里边的人物刻画更符合小孩子的本性,不像我们小时候看的《葫芦娃》、《海尔兄弟》,小小年纪就满口谦虚奉献、兄友弟恭、家国情仇的调调。
女儿喜欢,再加上亲鉴还不错的印象,让我们一家三口放弃了另外一个看起来更有意义、早就准备参加的活动,走进了点映室。
看电影的大多是幼儿园至小学的小朋友,拿着各种零食上蹿下跳地打闹等待着。
电影放映了,可不到十分钟,我竟就有了愤而起身的打算。
画面真的不忍直视,特效惨不忍睹,剧情烂到爆炸,说真的,连平时剧集的水平都没达到。
故事说的是,小头爸爸要去俄罗斯参加一个儿童娱乐项目的竞标,项目很重要,关系到小头爸爸的职业生涯,关系公司上上下下百号人两年来的心血。
小头爸爸很焦虑,就快把家都点燃了,这个时候大头儿子居然还做着去俄罗斯白夜城游玩的美梦,“多么不懂事啊”,小头爸爸与妈妈不止一次这么教训儿子。
更过分的是当大头儿子又一次提出要去白夜城,小头爸爸竟然毫不顾忌儿子的感受,残忍地指出,“白夜城根本不存在,都是你幻想出来的。”
在爸爸这么歇斯底里的躁狂状态下,大头儿子显得特别的睿智与淡定。即使爸爸妈妈不让他买俄罗斯套娃,让他乖乖地坐在沙发上不要乱动,让他试图记住彼得大帝一长串的全名,都没有表示过反抗,连哭都没有过,只是闷闷不乐地在画册上不停地继续勾画白夜城。
这样的孩子简直就是天使,现实生活哪里见得到啊。
相反,小头爸爸提报失败,竟一股脑把怨气都撒到了儿子身上,把儿子的画本扔了,还撕碎了白夜城里打败怪兽的终级武器——酷酷剑。
即使在这么令人气愤的时候,大头儿子都没有像我们家小孩似的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就只是湿湿了眼眶而已,这个忍耐力和旧时还没熬成婆婆的媳妇都有得一拼了。
看到这,真是忍不了,育儿书上不是说父母应该在家里情绪稳定,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和温馨的氛围吗?小头爸爸难道一本书都没看吗,一点为人父母的常识都没有吗?
他不是没有,只是为了剧情需要,不得已而为之。
爸爸不蠢,怎么显得儿子聪明呢?
于是,高能儿子上线了。
一家人来到儿子幻想中的白夜城,爸爸知道了儿子的天赋与长久忍耐。我去,一个小屁孩居然心机这么重,把发火的父亲幻想成了终极邪恶大boss。
最后爸爸终于意识到一直以来对儿子的不尊重与忽视,开始平等地换位思考,相信儿子的梦幻世界,用自我毁灭的方式打败怪兽,带领家人回到了现实世界。
故事的结局不能再老套了,爸爸在儿子的故事里找到灵感,赢得提报,在俄罗斯甲方的肯定与欢送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回国了。
这个情节,连基本的救赎都不算,就是一个几岁孩子的单方面付出,最后换来了父亲的事业有成与全家幸福。
我天,一直以为国产动画改头换面,开始真正从孩子的角度讲故事了。原来,只是我太天真,一切都没变,和二三十年前我童年的时候一样糟烂。
很喜欢国学,每次为孩子挑选故事书与动画片时,都会刻意地选择吾国自己编辑出版的内容,可是每次买回家都异常后悔。
都是些什么故事啊。拿了苹果自己不吃,送给别的小朋友,还做好事不留名,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真的做得出来吗?
真不怪孩子喜欢外国动画片,喜欢佩奇,因为那更像个孩子。满脑子奉献牺牲的孩子太不真实了,让孩子亲近不起来,高高在上之后自然就是束之高阁。
回忆起这部动画片,老觉得骗补贴的痕迹太过,《俄罗斯奇遇记》,这名字讨好的意味太重。
一部带着满满成人算计的电影,居然被冠以动画片,你们真的以为动画片就只是会动的画面吗?不幻想你们赶超《寻梦环游记》,可起码说点孩子话,讲点孩子事,好吗?
老说弘扬传统文化,老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天天看着《红帽子艾米丽》、《玛德琳在伦敦》长大的孩子还能要求他有多少国学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