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鬼谷子·谋篇
▲
●“石头”是世界间最普通不过的物质,但一块“石头”进入了商品社会变成了一种产品,那么这块“石头”已不在是孤立的“石头”,而是与人类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石头”,这个时候即使它是普通的“石头”也可能变成非凡的“石头”,本篇将通过P.C.C.模型简述如何把一块“石头”从一文不值变身为价值连城。
▲
●产品的价格取决于产品价值,而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只有消费者有需求产品才有价值,因为产品存在的意义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产品的价格。
一块“石头”从产品或消费者角度它的价格弹性空间是:①核心层≤②价值层≤③文化层。
从产品角度“石头”的价格空间是有限的,而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它的价格空间则可以趋于无限,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感性需求的变化范围远大于社会对产品认知的变化范围。
▲
●从产品角度“石头”的定价规则
如果“石头”是普通石子只能用在建筑上,它的价格就是基础建筑材料的价格。
但如果“石头”经过加工变成石材装饰材料那么它的价格会高于基础建筑材料的价格
但如果“石头”经过艺术雕刻赋予了文化属性那么它的价格则远高于装饰材料的价格(此时“石头”的产品价格升值空间已触及天花板)。
●“石头”的变身升值史
普通的石子变身为石材装饰材料变身为石头艺术品
▲
●从消费者角度“石头”的定价规则
刚性的价格:
消费者准备盖一所房子,需要“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这个时候他对“石头”的需要仅是刚需层面,即他只要能用来盖房子的石子即可,由于刚需所以消费者对价格会极其敏感,他会更倾向价格低的石子。此时从消费者角度石头的价格与从产品角度石头的价格趋于相同。
理性的价格:
消费者已盖好了一所房子,现在需要“石头”对房子进行装修,需要各种石材做装饰材料,这时候仅从产品角度考虑,价值(这里的价值层已包含了核心层)相同的石材,则价格也趋于相同,而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即使价值相同的石材,不同价值感知会赋予产品新的价格增量,比如某某产地的石材,某某品牌的石材,某某明星用的石材,这个时候石头已不是一个普通产品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感性的价格:
消费者已装修好了一所房子,现在需要体现消费者个人社会价值及个人属性的“石头”装饰品做些软装,需要“石头”艺术品,这个时候从产品角度考虑,产品已涉及到文化层面,产品价格又一次进行极大地提升。
从产品角度因为“物以稀为贵”,即使扩大产品文化层,但价格的提升空间仍然有限。为追求总产值,通常会把产品进行批量生产,但“物以稀为贵”,随着进入市场的产品量增加会影响价格提升空间,甚至如数量过大会导致价格下降,所以从产品角度提升价格需要控制数量,这点限制了产品总经济收益。
从消费者角度可以降低“物以稀为贵”这一规则影响。因为从消费者感性的角度,只要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情感上的需求则产品就有价值,这个需求才是决定产品价格的根本因素。典型例子:钻石,天然钻石产量比较低所以从产品角度它价格很高,但这远远不能支撑钻石当前的价格体系(例如:即使出现了人工钻石也没有动摇现有的价格水平),支撑当前钻石价格体系主要是消费者的感性认知,消费者从“钻石=爱情”这一产品文化属性开始,赋予钻石太多的感性投入,由于感性价值导致钻石价格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即所有消费者认为钻石应值的价格(这也是为何钻石商家一直宣扬倡导钻石感性价值的基本原因)。
如果消费者对石头的感性认知远远大于从产品角度“石头”的文化层面,例如:“石头”变成了信仰,那么“石头”的价格就已经突破了物质层面的定价规则,那么“石头”已不再是以前物质世界的“石头”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或者精神的寄托,即精神世界的“石头”,这个时候价格已从理性变得感性,例如:拍卖出来的价格,遗产的价格,文物的价格,圣物的价格。
●“石头”的变身升值史
石材装饰材料变身为品牌石材装饰材料变身为石头艺术品变身为大师石头作品变身为石头文玩变身为石头文物变身为圣石
▲
●因为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而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及主体,所以研究产品不仅仅需要从产品角度入手,最终还需要从人的角度进行研究,大家可尝试借鉴本案例使用我的P.C.C.模型运用到其他产品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