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赞扬一个从医者医术高明和道德高尚,就称呼其为“仁心仁术”、“悬壶济世”,而且时常也看见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标记,这是代表什么涵义呢?
家喻户晓的经典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七个葫芦娃就是一个葫芦藤上结的七个葫芦变的,“葫芦”简称“壶”,俗名葫芦瓜。民间传说葫芦不是寻常之物,一个葫芦立起来,上为天下为地,和修仙访道的环境很神似。故而葫芦是中国古代道家的常用的盛药器具,后来也成了道家的典型装扮之一。例如《西游记》里太上老君、“ 八仙”之一 铁拐李。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提出道生法,主张道法自然。而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就是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易经》和道教的诸多思想,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培补精气、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调理肌肤,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
正因为道家对中医、传统养生等也有着巨大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很多道士在炼丹、养生的同时懂得祛病;而诊断疾病的医生常常精通养生。如果说葫芦是古代道士的标配的话,象唐代药王孙思邈的画像那样,很多德高望重的“老神医”也经常携带着一个“药葫芦”,须发皆白,仙风道骨,俨然“活神仙”。
所以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的情况时,常说的俗语“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是由此而来的。元代诗人钱昱诗云:“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悬壶济世”便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也是古代医家追求的人生境界。
考证“药葫芦”的出处,相传最早出自《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的记载,说得神乎其神,大意是有汝南人费长房学仙访道无成。一天,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忽然瞥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等罢市收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倏地一下钻入了那葫芦之中。
费长房颇为吃惊,认定这位老翁就是神仙。他买了酒肉,毕恭毕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这次领着他一同钻入此葫芦中。他算大开眼界,只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此老头学了十多天的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他驭竹如马,骑上如同腾云驾雾一般。很快地就返回了故里。当时他家里的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看来神仙一日,人世经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祛瘟除疫,令人起死回生。
还有一则传说,一个叫谢元的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世人称之为“壶翁”。壶公谢元,历阳(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
另外还有个类似传说:晋代葛洪《 神仙传》及一些古史杂记载: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药可治。一日,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不起眼的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
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
这些神话传奇大同小异,因为广为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的人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就是“悬壶济世”,医家行医开业则以“悬壶之喜”,行医的场所就悬挂一个葫芦,起作用就类似酒肆、客栈、青楼等门前挂的“幌子”,其实就是一种行医标志。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