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2”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采取措施全面提升村干部和后备力量素质能力,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精心“优选”。要建立市、乡、村(社区)三级联动摸排机制,摸清“两委”班子底数,合理拟定职数、班子调配方案,建立动态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渠道,采取“三个一批”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选派国家公职人员到村任职,跨村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按照每村动态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标准,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择优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有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在乡村企业务工及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四老人员”子女。
悉心“哺育”。要研究制定村干部和后备力量素质提升任务分解方案、集中培训方案及相关经费预算方案,量化培训任务到月、季、年。坚持人员、资源、资金、场所“四统筹”,每年争取援疆培训资金支持。建立精品课程库、实践锻炼库和兼职教师库,颁发兼职教师聘书,实行定期聘任、教学评估、沟通联系机制。实施“训导教析践”五步培训法,按照学员点单、教师送单、研讨享单“三单式”,优化课程设置,采取“集中培训+实践锻炼+回炉教育”模式,通过军训、专题辅导、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锻炼等方式,分级分类开展实战化、专业化培训。
用心“管理”。要建立村(社区)干部市级联审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织部门备案管理机制,坚持“三凡三必”即凡动必备、凡进必审、凡进必察和常态化跟踪管理原则,按照“一人一档”标准,集中备案管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档案,对新调整村干部和后备力量进行“过筛子”式市级联审,清退有“硬伤”后备力量。采取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的方式,持续巩固“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建立后备力量纪实管理库和“负面台账”,实行全程纪实、动态培养管理机制,动态调整村级后备力量,始终保持村级后备力量“一池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