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起现代人的焦虑,其实各种压力归结于最后就是钱的压力。孩子的奶粉,房贷,车贷等等。
每日辛辛苦苦,口袋紧巴巴的感觉让人不敢停下脚步,所以我们要努力赚钱。
那赚了钱之后呢?
我想我们总是需要存钱的吧。
存钱,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因为应对问题,现金流是最快捷且直接有效的方式。它不像房子,股票等等需要变现的过程,随时可以拿来用。
所以我们时刻需要存一笔钱,哪怕只是躺在银行账户里。
问题就在于,我们存不存的下钱来。
我记得有位女性朋友说到为了一个包包存钱的事,为了买那个好看的包,她连续存了6个月的钱,每天吃最便宜的饭菜,喜欢的奶茶也不喝了,电影也不看了。
整整6个月,拿到包包的时候她说宛若新生一样的喜悦,如今她已经改变了以往月光的习惯,她是这么说的:我之前一直以为钱都不够花,怎么存的下来。现在买了包才知道,我还是能存的下来钱的。
她后面的计划是每年要存2—3万,目的就是在需要买包买衣服的时候有钱买。
“那段苦日子我不想再来一次啦。”她诉的苦总让我感觉有点小得意。
所以不是我们存不下钱,而是怎么存的问题。
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为了这个目标,先把要达成目标所需要的钱存下来,然后剩下的钱再拿去花销,简言之就是要先存再花。
而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先花再存。这样能不能存下钱?或许能,但大部分是钱花着花着就不知道花哪里去了,今天喝杯奶茶,明天看个电影,后天去外面浪一下,钱就这样不知不觉消失了。等到想存的时候才发现没钱存了。
问题是这时候我们还会拍拍脑袋,想想,钱呢?怎么就没钱了呢?
要存得下钱,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存?
这里就需要说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鉴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简言之就是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按照比例往四个账户里存钱。
每个账户各有不同的作用,存放的途径也不一样。
如果自己对存钱没有目标,那么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就是最好的参考。
有目标之后,按部就班地将钱存进去就可以,之后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慢慢地你就会发现钱不光存下来了,还越来越多。
存钱的秘密就在这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目标,按部就班地存就可以。
先存再花,而不是先花再存。
时间会告诉你,钱是能存下来的。
收入—储蓄=支出
而不是
收入—支出=储蓄
前者越存越多,后者越花越多。
存不存的下钱,差别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