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玉文化浅谈〈周五〉
时间:2015年7月3日晚20:30分
课前探讨
关于玉,关于玉文化, 我按照自己研究资料,梳理了下来。 首先请在线的朋友讲一下您们所理解的玉? 或者说您们认识里玉是什么?
透亮, 干净
透明的就是好的吗? 翡翠? 怎么识别玉? 不太透明,有点像石头的是哪种?
好!现在我给大家讲“玉”。 玉,古人认为就是美石。 玉,石之美者兼五德【仁,义,智,勇,洁】是也。 玉,本身要是石头。 玉,出石砺间,不遇良工雕琢永远埋没。
1、石玉文化
最早我们的祖先发现玉石——— 是偶然也是必然。
现在我们野外遇到危险时,没有武器, 我们下意识会做什么?
找石头,砸他……
是不是石器时代开始?
是的,石头,随处可见的石头。 我们的古人也是这样, 他们生存在野外,石头是最容易捡到,也最好用的。
这个时代,我们历史学家称为“石器时代”。我们的玉石文化步入朦胧的“石玉时代”。 那时候,石头可防身,可磨制生活用具, 生活里到处都有的必需品。 大概在这个时代,古人在打磨很多石头后,发现有的石头很硬,花纹漂亮,又莹润可爱, 他们便把这些漂亮的“石玉”作为装饰品或是珍贵的物品。 这个时代的玉文化,按我自身理解可称为“石玉文化”。
2、神玉文化
按照历史的演进,散落的人们聚聚为部族或部落。可能有的人把发现的“玉”,作为天赐的珍宝献给部族首领或巫师。 部族首领或巫师得到这些“玉”,按考古发现最早是拿来祭祀天地神灵的。因此这段“玉文化”可以称为“神玉文化”。 神玉文化,一直延续到夏商周。按照目前出土的玉,这个时代的玉大多集中在社会最高层的手里,一般人是不能拥有的。这个时代的玉器以妇好墓,殷墟为代表。
石玉文化,神玉文化所说的“玉”,其实和我们现在认可的玉很大不一样,大多可能石性很重,介于石玉之间,甚至可能就是很好的石头,只会有少量的达到我们现在认可的“玉”的标准。 那个时代发现捡到的玉大多在地表,山上,河边等地方捡到,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籽料玉”。
3、礼玉文化
历史的河流一直向前, 周朝在武王姬发手里建立起来。 真正的封建,也是从周开始, 封建是什么?分封诸侯,各建家国。 周朝建立之初便以礼治〈制〉开始。 周朝呢,是把玉推到另一个高度的。 很多朋友都知道,周是分封制, 诸侯拱卫天子。 @【群管理】刘灿礼其实更类似古希腊的城邦,还有现在的美联邦。
周,是一个礼乐的时代, 终其八百年历史,一直靠着一系列礼制统治着整个中华。 也是在周朝,把玉当作礼治的载体, 玉从周朝开始进入政治融进礼乐文化————真正开始“玉文化”。关于玉的标准也在这时候开始建立并统一。这个时代,我按自身理解称为“礼玉文化”。
《周礼》记载: 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赤璋礼南,白琥礼西,玄璜礼北。
就是说,周朝制定礼制的人,用玉做六种玉器, 用来祭拜天地东西南北。 下面给大家看看这六种玉器照片
这个规矩其实一直到清朝还在延续, 现在北京还有天坛地坛。
一直到周平王东迁洛阳, 迁都洛阳后,史称东周。 有一个词汇叫“完璧归赵”。 大家应该有所听闻。 其实,之前还应当有个词汇“卞和献玉”。 这块以卞和名字命名的宝玉【和氏璧】,是中华玉文化在皇权上最高的象征、没有之一,也是见证我华夏数千年兴衰的宝玉。
到了东周,孔子有说四个字“礼崩乐坏”形容那个的时代。 孔夫子周游列国,奔走一生都只为想要恢复周朝的“礼制”。
当然,他是失败了…… 他继往开来所创的“儒家”,在他之后一直在努力!他的学说,想把周朝的礼制化为德,几乎全部以玉做载体, 把周朝的国家体制化作个人德行修养, 这时候,才有玉有德的说法。 他的学说无意中把玉推到又一个历史高度……
4、德玉文化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儒家学说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直占据中华历史。
玉璧【唐代】
儒家学说的兴盛,使得“玉德”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上至君王下至士子青衣, 纷纷“比德于玉”无不以身珮美玉为荣!德玉学说,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
关于“玉德”的提法,还有齐国管子“仁、智、义、行、洁、勇、精、容、辞”的“九德说”;赵国荀子“仁、智、义、行、勇、情、辞”的“七德说”。表述虽不一,内涵大同小异。 东汉的许慎总结归纳春秋诸家对“玉德”的各种说法,以“仁、义”两字为核心,添注了时代的信息,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仁、义、智、勇、洁”的“五德说”。他认为玉是非常温润柔和的,可恩泽万物,这是“仁”;玉的纹理清晰,自外可知中,表里如一,这是“义”;玉如被敲击,其声舒扬悦耳,可传得很远,这是“智”;玉的韧性和硬度都很好,不折不挠,这是“勇”;玉有断口,但边缘不锋利,不伤害他人,这是“洁”。许慎的“五德说”是我国历史上对“玉德”最具总结意义和最言简意赅的诠释。 “玉德”观念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成熟于两汉。
荀子曰:“吾观玉之美德,犹如镜鉴,可以照人。然世事纷乱,人欲横流,想独善其身难矣,以玉比德者甚少。”
补充资料:
关于中华民族对玉的崇拜和厚爱
第一,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他们最初的生活离不开“玉〈石〉”,“玉〈石〉”是他们应对危险,生活的必须工具。再就是“玉〈石〉”坚硬异常,而且不怕水浸火烧,生活在远古蛮荒的他们,在长久以后便形成对“玉〈石〉”的特别感情。所以不论以后是发展到“青铜时代”还是“铁器时代”———还是厚爱“玉〈石〉”。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赋予“玉〈石〉”很多美好的祝福和文化含义。
第二,中华文化讲究“感恩”,从最古老的祭拜自然天地山川河流,感谢天地给予生存的空间,感谢自然给予食物,感谢水井不断有甘泉涌出,感谢天地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是中华文化里的“神”文化———万物皆有神。再到现在已经很成熟的“感恩”文化。由此推测,我们“玉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文化里“感恩文化”最具体的体显。这些仅是雅月的个人见解,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朋友们指正。
———南阳-古雅月
【于2015年7月4日,乙未年五月十九日于豫宛玉都。
后记:这节课是脱稿讲的,凭自身对玉及玉文化的研究,大体按(石玉—神玉—礼玉—德玉)这个线索来讲。因为脱稿,所以很多地方也没有讲到位。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