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一个普通二线城市的企业上班,工作稳定,月入4000-5000元,每月房租水电生活费支出约2500元,一年存个2-3万,27岁妙龄女,年方待嫁。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但对于在农村长大,父母务农的她来说,生活似乎还过的去。本以为一切会按着既定的目标,谈个男朋友,结婚,生子,平平稳稳的走下去。不知,父亲突如其来的一场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
远在老家的妈妈打电话来,父亲患急性胰腺炎,引发全身性感染,要转入省立医院治疗。请假,回家,办转院手续,一番折腾后,顺利转入省城医院,刚歇下一口气,可是后续的治疗却让她犯了愁。感染加重,腹腔积水严重,医生说要转ICU,可能还要做手术。ICU一天费用大概在5000到10000元之间,手术费用5-10万,至少要准备15-20万。父母都是农民,为供她上学,没有多余积蓄,筹钱,只能靠她自己想办法了。
一直以来,父亲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父亲倒下了,治病要钱,向亲戚朋友们借,大家都会有些顾虑,这借出去的钱何时能还上。更何况医生还说病情复杂,不确定能不能好,万一钱花了,人又没抢救回来,岂不是人财两空。最好的情况,钱借到了,人也抢救回来,可这十几二十万的负债,自己省吃俭用,至少要5-10年才能还清。筹钱的困难,父亲能否治愈的担心,还债的压力,这些就像一层层乌云遮蔽了她人生的希望。本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被打入了经济深渊。
悲痛之余,不禁懊悔当初为何没有及时给父母买一份保险,花费不多,却能强有力抵抗今天的风险。医疗费有保障,借钱有底气,还钱没压力,也能给父亲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照顾。病治好了,未来人生也不会受很大影响,生活依旧充满希望!
没有保险,生病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命运。
有了保险,生病只是一次不美好的回忆。
现在人热衷于理财,希望通过理财实现资产翻番和财务自由。殊不知,理财最基本的功能-保障财富安全,却被忽视。很多人觉得把钱存在银行,或者买个稳健理财,就能安全了。其实不然,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最大财富风险,不是通胀,也不是资产贬值,而是生病。随便一个小病,到医院检查开药,就要一两千;严重一点的病花一二十万,癌症之类的重疾一两百万都不为过。去过医院的人都深有感触,辛辛苦苦攒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钱,到了医院几天时间就给你花光。因病返贫,实在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都面临的巨大风险。
想做好资产保值,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抵抗大风险。而抵御风险的重要武器,就是医疗保险。
生病住院,一般国家免费报销一部分,职工医疗85-90%,城镇居民医疗65%~85% ,异地就诊70-85%,剩下那部分属于自费。通常来说,经济基础越薄弱的家庭,享受国家保障越低的个人,生病住院自费比例越高,就越需要购买医疗保险。一般商业医疗保险费用大概一年几百元左右,保额通常在100万以上,足以覆盖现有医疗水平能够治疗的疾病。费用高一点的保险,除了医疗费用报销,还有每天200-300元的住院津贴,补偿住院带来的误工损失和其他花费。
当然,如果没有生病,那这一年交的保费也是不能退回的。这可能是很多人不愿意买医疗险的主要原因了。人都有一种自我麻痹心理,避讳谈到疾病,且常常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得什么大病。所以,真要掏出白花花的银子去购买一个保障,定会感觉如果不出险就亏了。其实,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当今人住院生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而医疗技术的发达,使得越来越多的疾病有治愈的可能,即使不治愈,长期生存的概率也很大。这就好比,人在外面走,天总是下雨,我们必须带上雨衣,以备不时之需。难道我们会因为天没下雨而心疼那买雨衣的钱吗?世界上谁能百分百确定自己一定不会得病呢?相比得病带来的痛苦,还是花点钱买一个心安更实在。再者,我们没有生病,应感到高兴,自己所交的保费也没有白交,而是给其他生病的人治疗,相当于间接做了小小慈善。
曾经的我,一度非常反感保险推销员的推销话术,那种为了促成交易不断向你强调自己卖的保险有多好。然而,当我看到身边家人朋友面临一些困难,陷入糟糕境地时,才忽然明白了保险的意义。它超越了理财的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一般作用,更多的是给予人生命的机会,生活的希望!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和大家强调在家庭理财中,保险配置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专栏里,我会普及一些保险知识,主要还是通过一些小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大家到底应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保险。期待你们的互动,留言告诉我你最想了解的是保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