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出自《论语》。
鲤,是孔子的儿子,字伯鱼,而且是独子,陈亢,孔子的fans,而且是铁粉。一天,陈亢碰见孔鲤,就问了‘老夫子沒给您开过小灶吗?′孔鲤就说了,沒呀!老头儿倔着呢!紧接着给陈亢讲了两故事。
有一天,老爸在园子里站着,我从旁边过,逮着我就问,学《诗》了吗?我说还没呢。不学《诗》咋说话呀!吓得我老实儿回去学《诗》;这还不算完那,又有一天,在院子里又碰见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呢。不学礼,咋做人那?吓得我立马回去学礼。
就是这么两个故事,陈亢听完可高兴够呛,问了一件事,居然听到了三件事,知道了人要学《诗》,要学礼,还有’君子远其子’这件事。
本来故事沒什么,问题出在陈亢的话,"君子远其子″,历来被人各种解释,也被说成是孔子教子的一种方式。
在网上看易中天先生的文章中也提到这件事,易先生说疏远、冷淡一定是不对的,应该是尊重隐私和尊重选择,本着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原则,这话本身很有道理,但是不是孔夫子原意呢?还真不知道,咱们从《论语》里找找其他证据。
第一条:儿子读啥书老孔不知道,但大方向错不得。来源就是上面那故事了,所以还真不能说孔子和儿子多亲近,起码天天在一块是沒有的。
还有啊!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清儒戴望也曾说:女子以形事人,小人以力事人,皆志不在义,故为“难养”。这里是说女与男对应,小人与君子对应。但古人说话也好,今天说话也罢,都讲个语境,就算真的泛指,在2000年前,也并非一点沒有可能,不过我倒觉得不应该,为啥呢?孔子他老人家还有话呢:“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以及一系列回答弟子问孝,在《论语》里都有记载,所以此处女子不应为泛指,要不然孔老夫子不自己打脸了吗?连自己老妈都敢骂,孝字咋写?所以泛指基本上可以否定,倒可能指老婆孩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吗,非常符合老婆孩子的特点,古人男尊女卑,长尊子卑,所以这么说老婆孩子不算过,反倒有点亲昵的意思,所以老夫子此言让我们觉得,在那时候,2000年前啊,孔子还是比较顾家的,即想近,又怕不逊,又不能远,怕被埋怨啊。
所以这第二个事就是,孔子怕天天太近了,教孩子不听啊,呵呵自己的大男人形象也恐怕会有损吧(这个小点字,别引起人们注意,呵呵,照顾一下孔老夫子的形象)。
再来一段,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老爸偷羊,儿子举报,孔子不认为是直。那啥是直呢?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孔子认为这才是直。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还是孔子的话。
大家也应该能看出来了,对外和对内还真是不一样啊,在过去,人都是要脸面的,(现在不好说),老爸偷羊,做儿子的应该先劝啊,送回去得了,报官则过了,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还是要的。
其实说到这,父对子的维护可见一斑,这算第三个事吧。
总结一下,孔夫子具体怎么教子沒法考证,但从以上三个事来分析,孔夫子教子有三个特点:
1.维护有加,但止于慈。
2.战战兢兢,努力维持权威——近怕不逊远怕怨。
3.把握方向尽量放手——借用易中天先生的话就是:尊重隐私和尊重选择,本着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