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什么时候关注的逻辑思维,关注了罗振宇,看这个公众号每天都会定时发布60s语音,其实当时还挺好奇的,也挺佩服他每天能这么准时完成这个工作。后来才发现是提前录好的语音,然后按时发送出来。不过还是感觉这个公众号挺不错的,每天介绍一些新颖的概念,奇特的事情,某个人物,一本书,感觉都是挺有意思的东西。和菜头,李笑来都是在他这里知道的。
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就是在他这里最先接触到的,自己真正为知识付费是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专栏。自从他这里了解到李笑来之后,我的大部分精力就转化到新生大学上面了,对逻辑思维的关注少了很多,一个月就偶尔会听几次他的语音,了解他介绍的书。逻辑思维里的内容确实不错,不过感觉对自我的成长帮助作用不像想象的那么大,他开办的各个专栏确实不错,但是每个专栏都这么切中用户的需求,用户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吸收这么多专栏吗?中间也听过得到里面的一些语音知识,有些也是付费栏目,但是总感觉里面传播的概念太过强硬,不严谨,总是用一些“那就是”“我们要”之类强加性的概念。感觉整个逻辑思维和得到一样是一群文科生搞出来的东西,感性多余于理性。
从新生大学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再到后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老师确实让我改变了很多认识,让我意识到了注意力确实是我最重要的财富,能够用金钱买时间的事情,都是值得的,进而改变了我消费的观念:1、对于能够花钱节省注意力的东西,我现在更愿意去购买。同时让我对东西贵贱也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了一个判断东西贵贱的新标准:物品的日成本。越贵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成本不一定越高,花200块吃了一顿饭,和花200块买一床被子,哪个东西更贵一些?猛地一对比估计很难判断,但是把他们换算成日成本,贵贱之分就很明显了。对于吃货来说可能吃饭更有意义,但是其日成本就是200,但是一床被子可以被我们用好多年,换算成一天的成本就几毛钱而已,那这个成本对比贵贱之分就很明显了。2、让我更愿意去用质量好的东西,同样是一部手机,苹果的价格可能是国产其他手机的两三倍,从时间成本上来看,苹果的日成本应该会大于国产手机,但是从用户体验上来看,苹果手机要高一些。手机的较强的流畅性会节约我们的注意力,没必要把注意力浪费在手机的卡顿之类的问题上。同时还会节约我们在手机选择上花费的注意力,国产品牌很多,型号也很多,选择哪一个往往也是要消耗时间的。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对手机很了解的朋友,对各个手机的型号性能了如指掌,但是你有想过他们有多少时间是在关注这些信息上的吗。
知识的付费可以让我们更方便的接触更高质量的知识,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让我们意识到什么是更重要的。但是像昨天说的一样,确实也有一些借助知识付费的浪潮,投机取巧的平台,浪费人们的注意力和金钱,但是时间是检验其好坏的一个标准。要能够持续的吸引住用户,才是够实现知识的长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