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格
某天几个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朋友A,父亲是省级重点中学的副校长,教育观点前卫开明,坚信“最好的教育是自育”,所以从小到大除了原则性问题,爹妈从不过问。即便高三时期,父母也未曾干涉她半夜看影碟读闲书的习惯,基本属于“放养”状态。回想往事,她长叹一口气,如果爹妈多管管我,没准儿我能考上清华北大。
朋友B,自小学习勤奋刻苦,无奈努力和成绩严重不成正比,寒窗苦读却只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不料入学以后猛然“开窍”——成绩班级第一,什么校级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各类荣誉傍身,紧接着专升本、考研,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回想往事,他也长叹一口气,如果早点“开窍”,没准儿我也能上清华北大。
我呢,仗着遗传爹妈的智力,经常在村里的小学轻轻松松考个第一名,于是从不在课堂之外背书刷题,学习状态一贯随性甚至懒散。二十五岁那年,突然发现勤奋才决定了人生的高度,自此一改“小聪明有余,勤奋不足”的作风,成为了一个奋发图强的五好青年。回想往事,我也想长叹一口气,如果早点勤奋,没准儿我也会上清华北大。
最终,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我们都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考上清华北大。
不过,这话反过来也成立,那就是,我们都是因为某种原因才在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上。
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的老师,偶尔碰到学生有这样的抱怨:“我怎么就沦落到了这所学校?!!!”
究其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小学成绩不错中学却开始下滑,也许是平时学习尚可高考却意外发挥失常,也许是高考分数凑合却填报志愿失误,也许是已经面面俱到运气却差了那么一丢丢……
倘若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我们处在一所所谓的“三流”高校,该怎么办呢?
第一,接纳现实。
正如我们都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我们也都是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原因来到了这所大学,所以,停止抱怨,接纳这个现实。
PS,如果你的实力真真儿是清华北大级别,这条请忽略不计,建议火速退学,来年再战。
第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刚工作时,班上有个男生,身上顶着各种头衔和荣誉——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团委助理,优秀学生干部……一次,和他聊天,他说,很感谢自己来到了这所别人眼里很普通的学校。
我诧异地问,为何?
他谈起自己高中时很普通,属于扔进人堆就再也找不出来的学生。当他来到大学的那一刻,他告诉自己,我和其他人在一个相同的起跑线上,我想尝试一下,如果努力做一些事情,最后会有怎样的收获。大学四年,他竞选班委、学生会,积极参与、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四年之后,他所拥有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自己当年的预期。
最后,他感慨,如果当年考上了一所更优秀的学校,也许就只会安安分分当个“凤凰的尾巴”了。
所以,换个角度看你的现状——每个情境之下,都有选择的余地。你可以浑浑噩噩,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奋起。“鸡头”或“凤尾”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是理解、接纳自己的处境,继而积极地寻求改变和提高。
第三,选准一个方向,做好一件事情。
我见过,有的学生学习刻苦,勤学好问,不懂的问题会上网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渴求知识,也渴求自我成长。
我见过,有的学生上课总是坐后排,考试成绩向来普通,却是班里和系上的学生骨干,活跃在各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我见过,有的学生一边做兼职一边学习别人的创业经验,成绩一路红灯,却摸爬滚打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四年过后,已有200万的身家。(纯属个例,请勿盲目模仿)
大学里,对“成功”的界定是多元化的,成绩从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所以,怎样才算“不虚度”这大学时光?想了许久,我想答案或许很简单——选准一个方向,做好一件事情。可以是成绩、能力,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是交到了人生中的几个挚友,可以是谈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总之,不虚度,就是对时间最大的尊重。
但最为痛心的是,看到有学生的生活只有三个“关键词”——吃饭,睡觉,玩游戏。一晃眼四年过去了,回忆大学时光,光影交错中只看到四个字——一片空白。相较于这四年的缺失,更严重的后果是,在这最应该奋斗的人生阶段里,你养成了一种难以更改的惰性。试问谁见过大学里“混沌度日”的人一毕业,就“巴拉巴拉小魔仙变身”,成了奋发图强的“有为青年”?
我的课堂中,从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听课,正如我们无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考第一名。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准属于自己的那个方向,用心地做好一件事情,不虚度这韶韶年华,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