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苏语默很郁闷,她在单位遇到了生气的事。
苏语默在一家福利收容站登记室工作。前几天她上班时,有个长期住在这里的残疾流浪汉竟然向她示好,表白,要追求她。
苏语默简直像受了奇耻大辱,非常气恼,当即把那人骂了一顿。
那人被骂之后开始使坏,故意搞脏卫生,破坏房间设施。苏语默从监控里看到后,更加生气,又把那人训斥怒骂了一顿。
自那天开始,苏语默就觉得那人极不顺眼,不想见到他。连带看到另外几个长期赖着不走的流浪汉也不顺眼,恨不得把他们轰走。
这里本来只是短期容留机构,每个人最多只能住七天。可单位规章制度不严,领导也不强力,无论怎么轰,那几个人就是赖着不走。苏语默被这些人和事缠绕,心情恼怒而抑郁。
苏语默认真反思这件事,想努力从烦恼中走出来。
她首先看到,她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认为有些人是高贵的,有些人是低等的。低等的人妄图攀高贵的人,这令她觉得,她一下也被拉到了同他们一样的低层次;或起码,他们也把她看成了和他们一个社会层级或档次。这是令苏语默异常恼怒的原因。她觉得那些人真是脑子进水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她看到自己那个“我”是多么强大,自认为多么优越、高贵,有个她认为的低层次的人、社会最底层的人向她表示好感,她就觉得受辱受伤了。这个自我多么强大而脆弱啊!
佛家讲人生万般苦恼皆因有个“我”的存在,真的是如此啊!若没有这个“我”,又怎么会觉得受伤呢?可是,学习了很多年,这个“我”还是如此强大,难以弱化,更别说消除了。达到“无我”的状态,真的是好难啊!苏语默觉得这个目标简直像登天一样难,大概这辈子都无望实现了。苏语默对此非常沮丧。
苏语默感觉到,她对那些流浪汉有强烈的评判。她觉得那些人不劳而获,好吃懒作,在这里免费吃住,就是占国家的便宜,就是社会不公平现象。
可是,她只看见了眼前这小小的一点。在整个社会上,不劳而获、或占国家便宜、不公平的事不也很多吗?苏语默想到了她认识的一些人,那些当官的,有权势的,哪个不是好几套房子的买啊?!他们的房子越换越好、越换越大,车子也是越换越高级,孩子都在国外留学……光靠工资,谁能几百万、几百万地,一套又一套房子的买啊?!现在的当官的,贪污不敢说,利用职务之便受贿的情形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不敢说100%的当官的都是如此,但起码90%是如此。当然,这不能说人坏,这是人性的弱点和本然。另外,这也和制度有关,把谁放到那个位置上也会如此,很难抵御那种诱惑。面对这种普遍的情况,检察部门是查不过来的。据说,检查部门只查那种“既贪、又不要脸、太过分的”。所以,得了好处、变得富贵、平安在台上、最后又平安下台的官员多的是。
相比收容站的流浪汉,这些得了大好处的当官的,他们所占的便宜不是更大吗?不是更大的不公平现象吗?收容站流浪汉占的这点便宜,不是微不足道吗?官员们牙缝里掉下来的一点渣滓也够养活这些人一辈子了。但社会上大多数人被教育的观念却是:羡慕当官的富贵、人上人的名声、养尊处优的生活;却鄙视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不能容忍他们,对他们痛加鞑伐。真是“窃锱者诛,窃国者诸侯”啊!苏语默感觉到,自己自认为不公平、占便宜之类的观念,只是因为自己受这种传统观念影响太深了,视野太小了。一旦把视野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她马上觉得释然了很多。
但纵观整个历史,依然不能否认,我们生活在迄今为止最好的时代。我们无理由苛责一个时代或社会是完美的。如果我们能够容忍有权有势的人不言而喻地变得富贵,是不是也应该、或可以容忍几个可怜的流浪汉占一点国家的小小便宜呢?
至于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到底是应该同流合污、与世皆污,还是应该清醒公正、力守严明,这是另一个深刻的问题,留待以后再深入思考。
苏语默又觉察到,她鄙视那些流浪汉不劳而获、占国家的便宜、不公平,但她自己,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她也想工作轻闲些、工资高些;最好不用上班,还领着高工资。
她讨厌那些流浪汉占国家的便宜,其实也讨厌自己占国家的便宜,不能允许自己占国家的便宜。这又跟自己的值得感、配得感、价值感有关。
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我们必得做点什么,才能够享有相应的待遇。也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我们的存在与待遇被加上了相应的条件。这种理念深入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指导控制着我们的人生。
我们慢慢认定了这样的“真理”:人间没有无条件的待遇、爱和任何东西。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我们为自己无条件得到一些东西而羞愧、惶恐;为他人无条件得到一些东西而嫉妒、愤怒。
另一方面,这些条件却又不确定清晰,我们永远陷入对条件的追求,也即对自身成就与价值感的追求,却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因为这些条件不确定不清晰。没有人给我们准确界定出到底这些条件达成到怎么的状态才是对的、合适的,我们才可以得到相应的待遇、爱与赏赐,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享受当下赐予的一切。我们的值得感、配得感、价值感好似永远都追求不到、实现不了。自卑深入到了我们的骨髓。
唯有培养起自己的值得感、配得感与价值感,才能发展出他人的值得感、配得感与价值感。否则,我们会一直在内外两个方面纠结、冲突与矛盾。
培养自己的值得感、配得感与价值感,就是要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什么叫无条件地爱自己?有人说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享受的事……但这些终究还是浅层次,不是爱自己的精髓。如何爱自己,这又是一个大课题。苏语默想,慢慢再思考这个课题。
苏语默又想到,流浪汉向她表示好感、追求她,也是追求美好人事物与生活的表现。作为人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与生活的愿望与权利。就像她自己,也常常希望可以遇到一个志同道合、很爱她的高富帅或小鲜肉呢。流浪汉的行为与苏语默的心愿其实没有任何不同。为什么她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美好心愿,而却认为,流浪汉对她的追求与表白就是脑子进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如同受了奇耻大辱呢?
她想,还是源于她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高贵与低下等层次的缘故吧。人的层次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心理现象。在头脑里也是很真实,根深蒂固。我们常常喊,人人平等,但要能真正做到这么想、这么做,实在是不易,中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真的,任何人都有追求美好人事物和生活的愿望,这是毫无可疑的。流浪汉追求她,还是觉得她好么,说明人家还是识货的,她完全犯不着生气。苏语默如此想到,心里越来越释然了。
生活是一座很好的学校,不断给我们展示出功课,叫我们面对、思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