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学哲学,今天这一篇文章,主要是记录哲学的民族性相关内容。学习哲学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对人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觉得哲学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去学习的一门功课,因为这里面所蕴含的智慧将会让你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并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最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
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水库,共同的民族语言储存的共同的历史与文化,从而储存的具有民族性的共同经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终极关怀,以民族语言与社会遗传的方式式,使得各个民族的每个个体都生活在民族传统之中。
西方,西方哲学在道德观上倾向于性情的分裂,在知识论上倾向于真理与意见的对峙。
与西方哲学传统不同,立足于血缘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伦理精神,中国哲学表现为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道德形上学,并形成以人格教化与修养为主要任务的中国哲学传统。
哲学旨趣的民族性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哲学传统,都是以批判的反思和历史的构建人类生活的精神坐标为根本使命已就是追求崇高,贬低渺小为根本使命,但是,在对崇高的理解上,在追求崇高的方式与途径上却表现出了差异。
西方:西方哲学追求人与思维,和世界在同一的“基本原理”,探寻“存在”是什么?追求“真善美”是什么?集中体现它的本体论的真实意义,为人类判断,解释和评价存在与真善美的统一标准和尺度,把基本原理或其承诺的本体作为最高的或最终的根据标准和尺度批判的反思,人类一起活动的全部知识的各种全体,为人类发展提供自己时代的最高的支撑点。
超验的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西方哲学对从他的追求是一种理性主义或逻辑主义的追求,是一种求知的或求证的知识而不是中国传统的体悟或内省的直觉追求。
中国:追求崇高,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坚韧不拔,始终如一的目标。中国传统哲学有为学和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增加自己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是属于道的范畴。最理想的生活意识,最现实的生活,你想和现实本来是对立的,超越日常生活计一般人也生活在日常之中,也是对立的。
哲学范畴的民族性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理论总是表现以哲学范畴为核心的哲学概念体系,因此,哲学理论的民族性总是表现为哲学范畴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征。
哲学范畴的民族性首先表现是哲学旨趣的民族性密切相关。“究周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利命”的中国传统哲学,致力于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因此他的哲学范畴总是表现为在对应性和辩证性中实现融合与和谐。与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以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为基因的西方传统哲学则是把解释一切的最终根据与被解释一切的对象区别开来,对立起来二者推向对立的旗帜,由此形成本体与变体实体属性是存在的二元对立。
哲学范畴的民族性又是同民族特性息息相关的。以寻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为子说的中国传统哲学,在思维方式上表现的显著的辩证性,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在于提升人的境界的辩证智慧。与中国传统哲学不同,注重思维存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二分的,在对立中去寻求深层的根据。中国的传统哲学可以称作“和谐化”的辩证法,西方的哲学就可以称作“冲突化”的辩证法。冲突换的辩证法是通过“消解内在的逻辑矛盾”而打破矛盾双方的和谐与融合,就此而言,中西方的哲学具有互补性。
哲学范畴的民族性又是从哲学的历史任务不可分割的。西方哲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把哲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把异化给上帝的人的本质归还给人类本身,也就是实现上帝现实化和人化。 在实现消解神圣形象这一历史任务的过程中西方正念哲学,凸显了实体与属性,是唯一存在主体,客体等关系并形成了民族特色的,哲学范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