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羊羊
最近《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持续的升温,究其原因,除了大快人心的正义感,其故事里揭露的种种社会问题也深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发展的道路中总是伴随着问题,越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其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与矛盾也越发的尖锐,也或是说,正是问题的揭露、矛盾的深化,在新的层面上又为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指出了新的方向。逃避与顺受,未必就显得多么的明智,而正视它、讨论它、尝试着解决它,虽然短期也未必会有什么实效,但那视角、那方向却可能渐渐清晰了。
我们的邻居,日本,1871年,开始了其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而在经济迅速腾飞的同时,其社会中各样尖锐的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而夏目漱石先生的这本小说《我是猫》正是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只拟人化的猫,但也不是仅仅讲述这只猫的一生。书中自有以幽默笔调描述的猫的捕食、玩耍,也提到了这只无名的猫的朋友与交际。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夏目漱石先生通过这只猫的眼睛,讲述了其主人某英语教师苦沙弥同他的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独仙君以及资本家金田的生活面貌。
整部小说中,并没有绝对的主线,资本家金田的女儿的婚姻算是贯穿其中,但也称不上主要,更多的是作为引子的作用。整个故事中,也没有像很多小说中的那样,随着情节的发展,高潮迭起,更多的时候却很平稳,苦沙弥和朋友们或是围坐着,或是散着步;谈论着所见的趣事,或是谈论着自己的文章,或是有的没的随便谈谈。但《我是猫》其中的内容也绝不是平淡如水,它是一部时代背景下而又超越时代的讽刺小说,那些看似随意的交谈,却如同一把尖利的匕首,直插人的心窝。
《我是猫》这本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很有意思。作为资本家的金田,蛮横狡诈,瞧不上那些酸臭文人,为了报复对自己和夫人有言语不屑的苦沙弥,雇些车夫等市侩之徒、落云馆的年轻学生,或是墙角跟的辱骂,或是扰乱其生活。他那位“鼻子”鲜明的老婆,也借着资本带来的“荣耀”,时时刻刻想向他人显出自己的尊贵。从这些对于资本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夏目漱石先生对于以资本家为首的“拜金主义”是给出了极大的批判的。
而小说中的以苦沙弥为代表的那类文人呢,他们又是如何在资本泛滥的环境下活着呢?清贫又懒惰、时常糊弄学生的苦沙弥,看似博学却满嘴跑火车的美学家迷亭,贵为理学士研究着各种不知所以课题、却又不慕名利的寒月,说是参透人生哲理却为了一盘棋上了火气的独仙君。这些人虽然在交谈中,能够极力批判“拜金主义”,尖锐地揭露出整个社会的病态,但从很多意义上说,他们也是病态的人,他们时而挣扎,时而理想,时而超脱,时而无所谓,他们对社会不满,满腹牢骚,死守着不知何意的“尊严”,却无力改变,也懒得去改变,最终只落得个得过且过。
他们的那些牢骚又不全然是抱怨,也却有独到之见解。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自我意识的讨论,很发人深思。
“古人是教人忘掉自我,而今人,是教育人们不要忘掉自我,完全相反,结果一天二十四小时,人们的心完全被‘我’字占据了。因此,二十四小时片刻得不到安宁,无时无刻不在火焰地狱里炙考。若问天下的良药是什么?没有比‘忘我’更有效的了。”
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仍是一个提倡个性的社会,我们大都在积极寻找自己的某个独特的位置,追求某种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强调自己,强调尼采式的“超人”。但我们内心真的获得了一种满足吗,而究竟是否存在满足,即便有所满足,这满足又是否真的是一种真正的渴求呢?这些问题,或许有答案,或许本就没有。
书中的猫,在最后,酒醉酒醒之后,挣扎无果,顺其自然,沉于水缸之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主人以及朋友们的真知灼见也好,妄谈也罢,生死面前,对于这只自觉不平凡的猫先生而言,却又显得没什么意义了。
《我是猫》中,既有着社会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也有着一种愁苦与无奈,而如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们未必要对之做出系统的哲学式的思辨,但在思考过程之中,却又是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之流了,猫先生的一生也许正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