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就是喜欢想太多。”我无数次听到各路朋友说过这句话。“他为什么总是找我聊天?”“他对我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对他来说应该比较特别吧?”内心戏十足,久而久之,一个人完成了一场恋爱。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把和他的回忆拿出来反复咀嚼,非得榨干了不可。渐渐地,意识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大,你喜欢的是想象的他,你也想象他喜欢你。
人是会过度自信的,作为非理性动物,我们总是只关注愿意关注的,只相信愿意相信的。
想太多也不仅限于感情方面,比如第一次和某个男生见面,看着他付了账,回去在床上辗转了好久,“他会怎么想我?”“虽然这不是钱的问题,但他会不会觉得我态度不对?”久久得不到答案,然后告诉自己,随他怎么想,反正我人品没问题。
我们真的需要多一些钝感力啊,不要一滴水都能让你内心四海潮生。
当你感觉不到他喜欢你,他一定是不喜欢你;当你感觉他喜欢你,他也未必喜欢你。
如何感觉他喜欢你?陪你讲一小时电话?不,他只是有礼貌,又恰逢心情好。说好笑的笑话给你听?不,他只是比较幽默。喜欢的东西愿意分享给你?哦,他对朋友都这样。
那么,每天分享生活的点滴给你总是喜欢了吧?直到后来你看到他在别人的朋友圈也活跃得不行,天都昏了。也会自我反思:“他什么都没做错啊,不过是我自己想多了而已。”而这种委屈,居然找不到一个发泄的出口。
旁观者清,因此向旁观者倾诉通常得不到安慰。若恰好这个旁观者正是感情得意时,还会被秀上一秀:“还好我的那位不是这样的人,他是真的待我好。”
旁观者的旁观者看得明了:“哪份感情不是从‘很好很好’开始的……哪个坏人会看上去像坏人。”
某位深受“想太多”折磨的女友对我说,中国那么多古诗,她独独记得《诗经》那句:“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回想起高中时学的这首《氓》,真是把女子的委屈都道尽了。
“来即我谋”的是你,“二三其德”的也是你。“我”至始至终顺你心,知你好,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明明先来找我的是你。
故事里都这样演,记得当初读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不在意他的时候,他的电话总是打来;开始在意他了,他的电话却再也不响了……”不是他变了,是“我”变了;恨的不是他,是那样一个患得患失的自己。
这本书中的陶然是一个非常敏感、渴望“吸血鬼式”爱情的女人,她想要的是“冷静面孔下的炽烈的灵魂”。陈天来找她,她甘愿做他的情人,因为和他相处能得到快乐,这种快乐多一分是一分。但当你尝到这种甜以后,就开始贪心了,会时常犯那种瘾。这样你再也没有办法置身事外行云流水。
所以我想是没有女孩子能够真正接受开放式关系的,虽然很酷、很自由,但当你真正在意的时候,就会苦不堪言。
拥有一份简单纯粹的感情多好,保持适当理智的心。你不用去瞎猜,他如果真正喜欢你,你一定能感觉到。感觉到也没什么好值得轻举妄动的,男生没有你想象的矜持,在他开口之前,永远不要太相信他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