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享受这夜晚十分的安宁。笔尖在淡黄色的横格子纸上沙沙游走,双层玻璃隔绝了屋外的声音。这安然的夜晚,整个世界仿佛就剩下我一个人。我悄无声息的偷偷躲在自建的城堡里,试着体会张幼仪暮年的从容不破的享受生活的心情。
网络上有一句被说烂了的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正如蒋方舟所认为的那样,“眼前苟且”和“诗和远方”是一对虚假的对立。眼前的未必“苟且”,有诗一样的心境才能有诗一样的生活。
晚年的张幼仪生活在美国。那时候的张家大部分人都迁居到了美国,她住的离儿子和儿媳很近。她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做四十五分种的体操,然后坐下来吃早饭:一碗麦片粥或者一颗煮了两分半钟的蛋。为了保持健康,她一直服用维生素和一汤匙加在橘子汁里的啤酒酵母。闲时看报、探望家人,上一些公寓提供的课程,每周定期和邻居朋友打打麻将。张幼仪的人缘特别好,她在美国去世的时候,来参加葬礼的足足有二百多人。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她在美国的邻居和朋友,而他们中间很少有人知道她跟徐志摩的关系。如果不特别提起,没人会想到这个怡然生活的老人曾经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被离婚第一人”。
张幼仪,这个名字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个模糊的影子,只不过是令徐志摩嫌而又嫌的一个注脚。相对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佳话、徐志摩和陆小曼对旧传统的挑战,这位徐志摩的原配夫人一直被忽略。就算被提到,也往往作为诗人弃妇、固守传统的旧式女子的形象出现。而事实上,那时那人自有风采。
在徐志摩的三个女人中,我觉得张幼仪是最可敬的。对她而言,徐志摩是个渣而又渣的男人。在婚姻续存期间外遇,并对自己的太太毫不掩饰。在得知太太怀孕后第一反应是让她堕胎,继而又神秘消失、不知所踪,留下挺着肚子没有钱语言不通的太太。太太只身一人在柏林生下孩子之后突然出现,一句不问这个女人是怎么活下来的,直接逼迫离婚。这世上还有几个女人能遇到这么渣的丈夫?可怜的张幼仪遇到了。同样作为女人,真不知道那几年她是怎样挺过来的,说她踩着“血与泪”一路走来,一点都不为过。
在被徐志摩抛弃之后,她就像一株野菊花一样用尽整个生命的力气奋力开放,她向世人展示了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和一生洁白无瑕的善良。她是个商业奇才,回国后创办的“云裳”服装公司是上海最受名媛太太喜欢的服装公司,又任上海女子银行副董事。在漫长的战争年代,她的生活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赚了许多钱。用她自己的话说“服装行所有的人当中,只有我赚到了钱”,以至于有一个宋太太为了学习她的投资方法,每天早上到她家中,张幼仪打电话给她的买卖中间人,她便如法炮制的打给自己的买卖中间人,结果赚到了一大笔钱,可见张幼仪的才情丝毫不在林陆二人之下。
对张幼仪,徐志摩太无情了。
他有权利不爱她,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们在追求自己圆满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尽自己所能给别人一条路?离婚之前,徐志摩突然消失。一个语言不通没有经济来源的女子在异国他乡该怎样活下去,他考虑过吗?离婚之后,徐志摩在离婚协议书里写明的抚养费都没有给。如果不是张幼仪坚强,如果不是她才华横溢,换作一般的旧式女子,恐怕只有投河自尽一条路了吧。
反过来,张幼仪却表现的比徐志摩有情有义有担当。
离婚后,徐志摩的父母常年是跟张幼仪居住的。虽然张幼仪也觉得既然已经离婚,总是这样也很不妥,但看到徐的父母年事已高又无人照料,实在是于心不忍。这个时候的她,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名节,而是对二老的责任。
徐志摩死后,他的合法妻子陆小曼整日醉生梦死在鸦片烟里,花钱大手大脚,赚钱却没有本事。又是她,这个被徐志摩抛弃的女人,每月定时给陆小曼打钱。一个被抛弃的前妻供养前夫的现任妻子,这得多大的宽容和度量!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连孔圣人都觉得以德报怨是强人所难,但却徐志摩嫌弃的旧式女子张幼仪却做到了,而且是心甘情愿的去做的。
徐志摩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操办一切大小事务的是张幼仪;徐志摩死的时候,操办他身后事又是张幼仪。这个女人比徐志摩更懂得什么叫做担当、什么叫做责任。
虽然如此,但历史似乎更偏爱林陆二人一些。我想这是因为作为才女,张幼仪太却缺少与男人有关的传奇。
张幼仪的思想是传统的,她的情史干净的就像一杯白开水,纯净而无味。而中国的历史和文人一项对才女有两套标准。活着的时候,必须忠贞和无瑕才能获得出路;而死后,当我们提起那些耳熟能详的才女时,第一反应总是她们绮丽的感情生活,而才华和成就则便成了点缀的薄薄的一丝线索。按照这个标准,张幼仪除了她那场失败的婚姻,还有什么能让人在茶余饭后可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