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出来”,他在电话那头呼喊着。
打电话的爸爸,总是不小心就被抛弃一边[捂脸]。爸爸满满的爱,却被洒了一身凉水,那时那刻,不知是怎样的黯然伤神,无奈洋装童言无忌之表。
孩子正沉浸于玩弄四爷爷的墨斗中,不肯去吃晚饭,被奶奶收起墨斗,压去吃饭。他很不高兴,恰好爸爸的电话来了,立即对着电话喊妈妈来支援。何不寻求爸爸的帮助呢?我想,应该是孩子更渴望得到来自于妈妈的爱护和帮助,他对于妈妈的这份爱很笃定。
这种微妙的信赖,是孩子从大人身上感受到的安全感使然。孩子的依赖心理存在先后次序,来源于他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所给予的陪伴与呵护。
娘胎出来,也未必就娘亲。断奶后,我来到深圳工作,狠心把他留在家里,每隔2-3个月回家一趟,孩子已渐渐对我生疏了。即便他没有表现出排斥,却已不亲,用一双半信半疑的眼睛注视着我。久不久回一次家的我,似乎莽撞地闯入了他的小世界,令他不知所措了。刚开始,小眼睛总随奶奶的身影晃动,不可离开视线范围的样子。我慢慢跟他沟通与玩耍,以缓解他的疑虑,他才肯放开和我相处。显然,那段时间里奶奶给予的安全感已占据了他的全部。我深刻意识到母爱给予的缺失,却无力改变他成为留守儿童的现状。好在几乎每天视频,不至于把妈妈叫做阿姨。
断奶后的日子里,我们母子相聚的时光屈指可数。每次回去,盼望着他睡在身边,但是到点他总会找奶奶。有一次哄他睡着,不到2小时,惊醒哭闹,怎么哄也停不下来,只好抱去给奶奶了。之后都不再勉强他,只是睡前都会问他:要不要跟妈妈睡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了。最近一次回去,他在我们房间玩耍着玩耍着就渐渐入睡了,一觉到天亮,没有哭闹。我也见识了他各式各样的睡姿,小小的他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床。而我,总担心他着凉或者冒汗,以至于整晚都没睡好。但依然很开心,因为他不排斥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感受到我们所给予的爱,不再只粘着奶奶了。
然而,在妈妈和爸爸之间,他意识里首先想起的还是妈妈。为什么呢?从平时生活的沟通和交流中,更能显而易见。就比如,每次视频,大部分都是我跟孩子对话,爸爸只顾玩自己的或者忙其他的。放假回到家里,爸爸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很少陪伴孩子玩耍。孩子不要只陪在身边的父母,而是要一个跟他沟通跟他互动跟他游戏的父母。他的所有都想你关注和参与其中,从简单的交流中感受你带给他的安全感系数,在变化的环境中再给予一定的信赖度。
孩子对大人所给予的安全感强弱的感知,是父母有质量的陪伴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