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英都不在办公室吃午餐?午休好重要》
今天要来分享一本跟时机与选择有关的书,不过先让我问你这两个问题。
问题一:早餐跟中餐哪个对生产力比较重要?
问题二:25岁到35岁之间的人,几岁最有可能首次参加马拉松?
想好了吗?
根据待会要介绍的这本书统计结果,中餐对生产力影响更大,29岁的人最有可能首次参加马拉松,答案有没有出乎你的意料?而且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都跟一件事有关,就是时间点。也就是我今天要来分享这本书的主题,到最后我还会分享3个,觉得你可以立即去行动的事,记得看到最后。
今天我要来分享的这本书书名叫《when》作者开宗明义提到一个情况,市面上有很多教人如何做的书,却很少有书去探讨何时做,可是经过他的研究,忽略何时做其实比想象中还严重,作者在书中就运用大量发表过的研究报告来佐证,做一件事的时机点有多重要,里面有一些结论颠覆了我的想法,此外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里面归纳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对于也喜欢看这类书的人,应该会觉得很过瘾。
关于时机的影响,有一个运动研究报告我印象一直很深刻,那些后来能够在大学发光发热的选手,除了本身的体能条件外,竟然也跟出生的时间点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在同一个年龄层中较早出生的人,因为比其他同学发育还快,所以在大约国中前的运动表现会比较突出,相对来说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在信心加持下也会更热爱那项运动,更想追求表现,更愿意刻苦练习,如此不断的正向循环,也就更容易被高中,大学的教练注意到,甚至父母也更愿意投入资源在他身上。
当然,这并非指能生在对的时间点就决定一切,运动员的养成虽然跟身体的天生条件有关,但世界上大部分的成就,包括运动,还是需要靠心智跟后天的练习,而这本书就要探讨是这个,一般人要如何掌握时机的优势去做事情,有句话说,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找出对的时间,以及你应该要做哪些事才是对的。
书里的内容是从超过240万的推特资料开始,研究人员从这些人发的推特讯息分析,人的心情起伏会从起床,经过早上、中午到晚上,层现一个N字型的变化,而从这些变化也影响到人的表现,书中提到的范围遍及各种领域,除了工作上的表现会有影响,连学校的考试成绩,媒体判断公司的营收是乐观或悲观,车祸肇事率的高低,或是医院看诊的正确率都有类似的相关。
一个人的情绪肯定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但其中有多少的影响,是来自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的时间点,这个倒是很少人注意过,好比你有没有留意过,自己一整天的精神状态,是早上比较有精神还是晚上?一天之中哪个时候特别会有昏沉沉的感觉?有午休跟没有午睡对工作上的差别?你是否知道自己在哪个时段比较适合看书,还是算数学,或打报告?
以我自己来说,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午睡,不然下午的产出会明显受到影响,再来,我早上是固定的写作时间,这段时间我不收email、不接电话,尽量专心写东西。
早上的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是我自己评估本身工作的产出,有百分之50会决定于我早上做的事情,下午做的事情就比较弹性也不固定,晚上有时间的话我会继续写东西,不然就是看学习视频、还有利用时间来阅读,我自己这套工作习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固定下来,不过你现在不用花那么长的时间,也有机会知道自己精神分布的区间,这本书将人区分成3种类型,分别是:云雀类、猫头鹰类以及第三只鸟类。
猫头鹰类:就是在晚上时候会特别有动力去做事情的人,这种人大概占人群类的百分之21;
云雀类:就是在天亮之前就有活力的人,这类型的人大概占百分之14;
剩下6成的人就是大部分的人,作者称为第三只鸟类占百分之65。
你应该会好奇自己是什么类型把?
很简单,算一下你平常入睡的时间跟起床的时间中间值是几点?比如我自己差不多是12点入睡,差不多8点起床,我的中间值就是4点,所以我是属于第三只鸟类,那以下就是作者建议不同类型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适合做的事情,有需要参考的人,就保存一下图片。
不过要达到高效,知道自己一天之中精力变化是第一步,书中花了其他篇幅,去强调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如何在自己情绪低迷,精神低落之前,让自己恢复状态,书中说明为了很多方法,甚至在每个章节后面都提供手册式的指导,里面有不少工具可以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就只提最关键的那部分:间歇性休息。
有一个报告指出,假释官在审核犯人是否可以假释,核准的几率会随着工作时间开始递减,然后再经过片刻的休息后又恢复到高点,之后再度开始递减,换言之,被排到后面审核的人运气就比较差,假释成功的机会比较低,不过这也告诉我们,休息过后人的情绪跟精神,都会有正向的提升,也会比较专注于工作,至于要怎么休息才会有效果,书中列出了5个原则,只要把握这些原则,就可以提高你的休息品质。
第一:有胜于无
人在工作一阵子会出现专注力惰性,短暂的休息都有助于我们恢复,伸个懒腰,去倒杯水都可以,我这边提供一个自己喜欢的方法,我是从一本书叫《最有生产力的一年》中看到的,我会去看可爱动物的影片或图片,让自己的心情变愉悦顺便恢复注意力。
第二:动胜于静
近来很多研究都指出,长期来说,久坐会增加死亡几率,所以趁着休息的时候,站起来走动会比坐在位置上还有效果。
第三:相处胜于自处
一份报告指出,休息时跟同事聊工作以外的事情,更有助于减少压力。
第四:户外胜于室内
走到户外,或是看看窗外,都会比只在室内走动有效。
第五:全心胜于分心
如果可以,全心全意的休息,放空,研究显示也比较有帮助。
以上就是这本书前半段的重点,书的后半段有再就时机点去深入讨论,把做一件事或人生计划,分成开始、中场、尾声这3个阶段,去告诉读者如何应变,比如我们都听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坏的开始该怎么办?又或者,人生来到了中场或尾声,是否可以做些什么?
以及,如何利用人对时间的生理机制,去实现当下想完成的事情?这些在书中都有延伸写到。
还记得文章一开始的那个问题还没有解释原因吗?中餐之所以比早晨更能提高生产力,是如果你可以利用中餐提高休息的品质,下午也更不会昏沉的工作,这边先提醒你一个要点,作者说在办公桌用餐不是一个好方法,至于首次参加马拉松的机会,为什么29岁会比较高,因为人在逢年龄尾数是9的时候 ,会特别想去改变或突破自己。
最后,我看完这本书整理了3个行动准则,你可以一起来执行。
1:安排自己固定的午休时间,你会很讶异它的功效。
2:开始记录自己一天工作的精神状态,你可以先切成早上、下午、傍晚去记录,抓准了3个区间的精神状态之后,可以再尝试依照每小时去记录。
3:把握每年都会有特别时机点,去回顾或调整目标计划。
比如每月的一号,你的生日,每周的开始,连续假期完的第一天,这些都跟我们每年做的新年新计划一样,人在这个时候会特别有动力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