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借用明代袁凯一首并不著名的诗来开始今天的故事。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一封家书道尽亲人之间的深切思念,令人动容!可孩子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或工作,家中父母的那份牵挂又岂是一封家书能道尽的?
胡老师这几天心情很好,一直说明天凌晨三点钟出发自驾去接儿子回来过节,儿子刚考上大学,话语中难掩激动之情。我们开玩笑说,也就是今年他迫不及待想回来,明年你绑他回来,他也不一定回来。笑过之后,更多的是感动和佩服。无独有偶,张老师的孩子也是刚上大学,远在西安。我清楚记得,开学时谈及孩子时她的脆弱,生活中没有了孩子的参与和互动,生活一下子变了味,好像突然没了追求。昨天她很兴奋,儿子今天晚上就要回来啦!最近她是数着日子等待她的孩子。也许从她的孩子开学时,她就在等待。
又不禁想到一个爱好诗歌的人所作的一句诗:远方吾儿睡何早?孩子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
那份牵挂,那份等待,是幸福,随着年岁的增加,也演变成一种寄托。
我想到我的父母。当我只身远在他乡求学,又独自跑到省城来找工作时,他们是否也像这般牵挂着我,我已记不清上大学的第一个国庆假期回家时他们的表现。只记得,大四时,爸爸四处张罗,终于把我的工作安排在了杭州。一次饭桌上,爸爸看着我,不无开心地说,丫头,终于能和我们在一起吃晚饭了。原来,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可惜,我只满足了他们半年的愿望,命运的安排下,我来到了省城,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定居了下来。
也许是感受到了那份牵挂,大学时代开始,每逢假期,我总会回家。有了孩子后,跑得更勤快了。只是,他们似乎把那份牵挂全给了我的孩子,而且没了当初的含蓄,担心爱人假期不长,来回奔波过于劳累,国庆原本不打算去看他们。爸爸开玩笑,你们可以不来的,孩子要送过来啊,孩子舅舅说,我来接,要不,你把孩子寄来……
时光催人老,怎忍心放弃任何一次相聚的机会呢?又怎么忍心让他们满心的等待最终变成失望?和爱人商量调了班,默默买好动车票,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