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的衰败有明暗两条线,明处的是经济线,长期以来的入不敷出、坐吃山空,使贾家的经济状况陷入窘境,以至于偌大个府邸的开支难以为继,这也就是冷子兴所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然而,没钱不代表有罪,经济线是贾府败落的原因,却不可能是贾府抄家的理由。
我见过很多颇有名气的“红学家”,研究小说中贾府被抄家的原因,费尽心思的罗列出了贾府的“七宗罪”。
诸如,贾赦强买古扇,王熙凤受贿害人,贾琏停妻再娶等等。
这实在是有些搞笑,且不说把王熙凤、贾琏的个人行为归罪于贾府是不合理的,古往今来,有几个人是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而抄家的。从来抄家必然是涉足政治的,更何况是像贾府这种公侯之家。
即便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到贾府倒台的时候会被翻腾出来,那也不过是落井下石或者欲加之罪而已,不可能是抄家真正的原因。
贾府的抄家,与小说中的经济线无涉,而是另有一条聂迹可寻的政治线。
01
贾家的败落,从秦可卿的病就开始了,所以后来贾元春省亲,全程哭哭啼啼、凄凄惨惨,毫无喜事的样子可言,因为那不过是贾府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
关于秦可卿的有关情节,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分析过。
秦可卿的病,其实就是象征贾府的病。
秦可卿活着,贾府也就活着,秦可卿死了,贾府离死也就不远了。用可卿的话来说:“治得病救不得命,不过是挨日子罢了”,如果你知道后三十回的故事,就会猛然的意识到,这句话其实说的正是贾府的处境。
有证据,秦可卿的病,四、五个常走的家走大夫都诊不出结果来,甚至连是喜还是病都拿不准,最后还是冯紫英推荐的名医张友士断明并开了方子。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过,秦可卿的病,是多次流产思虑太盛所造成的,贾家的家走大夫们不是看不出来,而是看出来不敢说。
贾府的“病”同样也是如此,秦可卿知道,贾元春知道,作者当然也知道,但是没有人敢明说。
最后,还是冯紫英推荐的张友士,隐隐约约的点了出来,他给秦可卿开的方子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是间接的提醒贾家要及时想办法自保。
而张友士这个名字,谐音为“将有事”,他一来,就预示着将要有重大的事情发生,这当然不是指秦可卿的病,秦可卿再难无非一死,尚不至于让作者如此费尽心思的隐喻,所以这里是提醒贾家将有大事发生,大事当然是指祸事。
这是冯紫英借张友士之口,给贾府悄悄提了个醒,即便如此,冯紫英同样也是不敢说破。
后来他赴薛蟠之宴,说有一件大事,又说是“不幸之中又大幸”,还说有事情要和薛蟠、宝玉商量,但终究还是没敢透露,第二天随便找了个理由就遮掩过去了。
这件“大不幸”,指的就是秦可卿死后贾府面临的处境。
所以秦可卿死后,贾珍涕泗横流、悲痛欲绝,想要代可卿而死,甚至说出“长房之内灭绝无人”这样的话。
还有人这是因为贾珍和秦可卿的不正当关系,这简直是荒唐可笑、不值一驳,“长房”指的是宁国府这一房,“灭绝无人”指的是抄家灭门。
所以,秦可卿一死,新皇帝就已经准备对贾府进行抄家了。
02
秦可卿所用的棺木,是薛蟠家为“义忠亲王”准备的樯木棺材,据薛蟠的介绍,这种樯木是出自潢海铁网山。
很多“红学家”都在考证这座山的位置,其实纯粹是多此一举。
“铁网山”后面又出自冯紫英之口,说是跟着皇帝到铁网山去打围。而“潢”字,是“天潢贵胄”的缩写,“潢海铁网山”和冯紫英说的铁网山打围其实是一回事。
试想一下,由皇帝下命令,冯紫英父子具体执行,带着很多兵马,将某个地方围得像是铁网一样,这难道真的是在说打猎吗?
如果真的是在打猎,那猎物就只能是贾府。
这其实就是作者在暗示我们,秦可卿死后,皇帝下令给贾家抄家,把贾家围得像是铁网一样。
铁网山出的樯木,作了棺材,里面盛放着秦可卿的遗体,而秦可卿又是贾府的象征,这不就是在说把贾家装进铁网一样的棺材里了吗?
而且,为什么作者要把秦可卿和义忠亲王联系到一起?
很多人由此猜测,秦可卿是义忠亲王的女儿,这同样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这是作者将贾府最终的败亡,指向了书中隐藏着的另一条暗线——政治线。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贾府最终的败亡抄家,书中隐藏着一条聂迹可寻的政治线,它和经济线一明一暗向前推进剧情。
前面的文章我们分析过了,义忠亲王是皇帝的亲兄弟,小说中他是站在太上皇这一边的。
小说开始不久,就提到义忠亲王“坏了事”,这说明在太上皇在与新皇帝的权力斗争中,已经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义忠亲王才会被新皇帝扳倒。
其实,荣国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就相当于小说背后最高权力之争的映射。
王夫人可以对应新皇帝一派,贾母则可以对应太上皇一派,最开始贾母可以掌控全局,后来王夫人渐渐地占据了上风。
这才有了大观园内自己抄自己家,这次相当于对正式抄家的“演习”,也是王夫人对贾母的第一次试探性摊牌,后面自然会有正式的摊牌与正式的抄家。
皇权之争也是一样,义忠亲王的倒台以及对贾府的第一次抄家,大概相当于新皇帝对老皇帝的第一次摊牌与试探。
结果,在秦可卿的丧礼上,“四王六公”纷纷前来捧场,新皇帝意识到贾府暂时不能轻易动摇,所以才改抄家为笼络,晋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这也就是冯紫英所说的:“不幸之中又大幸”。
小结
贾府的败亡与抄家,从秦可卿生病就已经注定了,秦可卿之死,贾府已经面临着一次抄家危机。
即便后来又元春之封,但也只是新皇帝的权宜之计而已,身处宫闱的贾元春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道理,所以整个省亲过程中一片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