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责自负】
第一章
明帝国。己巳年十二月十一日。祖天寿回到山海关,清点完人数,发现有一万五千人,关宁铁骑。
这是他最后的资本了,他现在像惊弓之鸟,穷途末路,还兼叛国罪,他也见识到皇帝的翻脸无情。很快,他收到了袁崇焕的一封信。读完泣不成声,上下官兵,日夜嚎哭。
几天后,在老母亲的劝说下,祖天寿驱兵西行,收回遵化等四座城。
就在两个月前,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从蓟州边外入塞。
得到消息的前不久,祖天寿刚过完五十岁大寿,自己几个儿子不说,还有个母亲、弟弟祖大弼,上司袁崇焕、妹夫吴襄和外甥吴三桂都来为他庆祝大寿。
还有一喜,去年九月,皇帝因军功,加祖大寿都督同知衔,挂征辽前锋将军印。
只是这封印,拖了好久才送到辽东。
历朝历代,讲究非功不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是因为运气差,攒的军功不够,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祖天寿则不然,他出身于总兵世家,父亲兄弟都是辽东的总兵,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两次佐守宁远的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按这速度,离封侯也不远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还双喜临门,于是在大寿当晚,祖天寿干脆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祖大寿。
接到皇太极借道蒙古、直取都城北京的消息,蓟辽督师袁崇焕大惊,亲点关宁铁骑九千,一刻也不敢怠慢,星夜兼程去救援。
星光不问赶路人,袁崇焕和祖大寿很庆幸上苍眷顾到他们,因为他们比皇太极早一天到蓟州。
守城,是他们的优势,这点毋容置疑。但当时的形势,比他们想象中要糟糕。
后金大汗皇太极,统率八旗精锐,联合蒙古铁骑,总计八万…而且几乎都是骑兵。能征善战的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兄弟各率一旗,几乎是倾巢出动,难道,要再来一次靖康之难?
果然,坏消息接踵而至,后金军由大安口南下,山海关总兵,平辽将军赵率教自山海关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率教只好策马而西。
十一月初四日,赵率教在遵化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的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率教中流矢坠马,力战殉国。
还有他率领的四千多人,全体殉国。
赵率教是袁的下属,三人曾经一起出生入死,赵殉国当天,袁祖二人在军营里祭拜,士兵们咬牙切齿,大骂后金狗阿济格,还有那个死活不开城门的朱国彦,你大爷的,哪怕开到瓮城也好啊。
一生复能几,倐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人间就像个大熔炉,有的人熬成舍利,有的人熬成真金,有的人灰飞烟灭,就像从没来过人世间,还有的人被记住了,却是因为恶名昭著。
朱彦国就是后者,他不开城门并不是奉公执法,不久就会证明他的人品,他给另一个叫满贵的将领,大开城门。
“我就是双标,你们又能怎样?”,朱彦国傲慢的小眼睛,睥睨城下。
“好,你给老子等着!”,祖大寿把酒一干,把碗一砸。
其实皇太极那边,这会也正在发愁。
他本来没想打北京,最初的计划是发兵蒙古,并联合左翼蒙古部落,征伐察哈尔,可察哈尔原来已经西避明朝宣大边境,这下尴尬了,此次”兴兵大举”,莫不是要无功而返了?
为了挽回征伐察哈尔的泡汤计划,皇太极改变方案,力排众议,决心从蓟镇破口而入直驱北京,挽回自己的面子。
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破口龙井关,迅速攻破遵化,巡抚王元雅自杀殉国,皇太极快速推进,绕过袁崇焕把守的蓟州,袁崇焕侦知后金军直趋北京的消息后,决心亲率关宁骑兵奔赴北京,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
袁崇焕于十一月十六日,离开河西,急行军驰援京师,关宁军于十七日亥时,到达京师。
后金军原本以为,越过蓟州时已将袁崇焕远远甩在后方,未料到侦查竟发现袁的前锋营,军旗飘扬,写着一个大大的“祖”字,后金人见旗变色。
“我的妈呀,你们跑的可真够快的!”,后金的斥候寻思道。
皇太极也在寻思,怎么对付这个老对手了。
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