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西安是一个可以让我慢下来的城市,说这句话的缘由,那自是从我学着做饭开始的。
其实去年我和二胖已经在西安住过一个月了,当时是为了陪她找工作,奔波之余,我也学着下起了厨房。身上挂念着事时,心总无法完全放松,所以那时虽说学着做饭,但总没那么认真,炒出来的菜,只能说勉强能吃。
有好多次,我都把菜炒糊了,或者胡乱用酱油,老抽倒多,直接黑成炭烤一般。不过平时好赖我们都可以吃,实在不行时,总还有外卖顶着。有几次她也因为做饭的事情和我抱怨,我用打哈哈的方式对付过去了:咱们来是为了找工作的,不是为了学做饭的;我毕竟不会,能做真的已经不错了;凑合一下,能吃就行,实在不行你去做吧……
当时她的心思全在找工作上,所以虽然我当时的饭菜做得不够好,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可今年突然就不一样了,这种变化从外在的展现来看,是我开始认真做家务并且从头开始学做饭;从内在的转变去看,其实是我的心态拥有了可以慢下来的节奏感。
以前我总图快,做什么都求速度,但再次来到西安之后,某一刻就有了真正慢下来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好说,也不可说,都在心里,即使隐隐约约,但确实真实可感。
好多次她早上去上班之后,我一个人会沿着城墙散步,一路走过,全是锻炼身体的大叔大妈。迎着朝阳,他们精神矍铄,散落在阳光中的精神气,影响着周围忙着上班的行人。很多时候,我也是被影响的那一个,想来生活还是需要一些氛围的,不一样的环境,可以塑造不一样的人。
围着城墙走一圈,某一个清晨,我转角遇到了城墙里的老菜场,像偶遇老朋友一样,嘴上不说什么,心里突然泛起了淡淡的感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人声鼎沸且满载生气的菜市场,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叫卖方言,即使一时半会听不懂,那股子热情也让人倍感亲切。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农村的庙会,台上在唱戏,台下有不同的小商贩,沸反盈天,热闹异常。可能在不一样的年龄段,我再一次遇到了人生中相同的热闹,这样看来,如今的菜市场,可能就像儿时的庙会吧。
在武汉时,毕业后我们为了学车多待了一个月。傍晚时分,二胖会带着我逛小区附近的一个菜市场,买些玉米紫薯,些许小菜,回家简单做做,便是一顿营养而温馨的餐饭。别人说恋爱让人成长,这并不是一堂课,而有点像家庭中的“言传身教”。我们并不会说太多教育或者指示对方的话,但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认真和在乎,多多少少会影响对方。
我以前并不做饭,也基本不做家务,但是她在做家务和做饭时的严肃和认真,很多次都触动了我。比如就拿煮小小的粥和紫薯来讲,事先她会告诉我“哥哥,我今天早上给咱们煮粥,做早饭”,然后就开始淘米洗紫薯,整那个小小的电热锅,全程看护,直到最后做好。
因为当时是合租,厨房很多人用,所以这样简单的餐饭我们就在自己屋里做。在做饭时,我觉得她眼里有光,不管是认真还是习惯,那种平静的仪式,在我的心里种下了种子。
轮到我时,刚开始我还是做得不够好,碗洗不干净,地拖得很随意。她一旦看到,就会说:“你这样不行,应该如何如何做……”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我会说:“那要不你来,我在一边观摩学习一番,之后我就模仿着来。”
她不再废话,拿起来直接做,我自然地闪在一旁,看她做完,佩服之余默默记下,想着下次应该问题不大。事实是我也在进步,同时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把事情做好,并不指那些我们觉得重要的大事,其实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反射出一个人的做事风格。我承认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认真的人,耐心不足,细节抓得不够,但也正是现在在做这些生活上细碎的事情时,我开始有了改变。
可能每件事,不论大小,都有其本身的意义,只是我们以前没有重视到而已。
惊喜的点往往总在重视之后,来西安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看视频记菜谱的方式学做饭,林林总总配了一些锅碗瓢盆。当然,这还只是开始。上网时我总会遇到一些心仪的厨具,偶尔心动,实在很喜欢的,我就直接买回家。
刚好最近也在学健身,所以我做的饭大多还是偏清淡的,少盐少油,注重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的搭配。任何一个行为其实都是系统的一部分,当一个点开始动的时候,其他点也会自发转起来。给家人打电话说做饭这件事时,我妈说:“你会做饭?你就安安稳稳吃点吧,别乱吃,现在食物中毒的很多。”
在家时,我妈基本一日三餐全给我做面,她自己不怎么会炒菜,所以听到我在做肉做鱼的时候,总觉得这样不安全。我没办法和她解释太多,只能哈哈一笑,然后自己做自己的。观念和习惯的力量实在强大,也就是真正开始了解营养学之后,才知道面中最大的营养元素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其实很容易变胖。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家的人都比较胖了。
某一刻我会突然很奇怪,奇怪于自己好像已经成长到开始自己做家务做饭经营生活的时候了,仿佛这些事情才是真正想、独立和成年的标志。可能长大就是这样,说再多,强调再多都没有用,那根弦真正弹响时,我们才会真正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