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郎,怀热血丹心,誓锄奸扶弱,走出半生,归来,如黄粱醉梦,幸好,有知己在侧。陈情未决,忘机仍响,这个夏天,被这个故事和这群少年感动!
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3遍《陈情令》,同时阅读了3遍《魔道祖师》,然后买了音乐包,听完了人物主题曲及原声音乐,然后刷了各种花絮、剪辑,后期也有了解主角演员的成长,慢慢出坑,回头看看,觉得有很多很多想说的。
首先要说一下电视剧和小说(个人看不了动漫,只是粗略过了一遍,就不发表意见)。小说脉络是魏婴重生后和蓝湛一路跟着聂导探寻真相,一路回望十六年前,最终走到观音庙,前世因果真相大白的过程。这一路边走边回忆,而魏婴正是在一段段回忆里面,发现蓝湛的情谊和坚守,最终两人修成正果。而电视剧却在魏婴重生后,大家都没会过神就直接回去了十六年前,长达30集的回忆,集中讲述了“前世”因果。这大概是原著党开始不看好,豆瓣评分一直低迷的原因。但是相较于小说,电视剧集中阐述能将十六年前那一辈人的成长脉络理清楚,看到忘羡一路从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到后来的志同道合、互引为知己的前因后果。我个人在看第三遍的时候,反而喜欢看十六年前的部分。
再说名场面,小说和电视剧都有许多名场面被导演较为完整保留的几处,我喜欢的分别是藏书阁、暮溪山战屠戮玄武、阿苑认“爹”、剖丹真相大白等(回想一下还是很多的,导演良心)。其实由于小说的性质敏感,为了搬上荧幕,制作团队真的很用心,将感情线隐晦下来,而重点突出两个人因志同道合而相识相交,一路“诛妖邪、立正法”,一路成长成熟的过程。细细数来还是改编了不少,比如将魏婴简单的赠兔子,改为寒潭接受先贤重任(顺便接手洞内兔子);将晓星尘宋岚捉薛洋的提到前面,给蓝湛和魏婴的情感定了一个基调:因志同道合,成为了超出血脉世家的知己。减掉过多敏感糖分,自然是必然的,这也是很多人意难平的地方。但相较于小说,电视剧几处改编也确实让人惊艳,第一处是云深不知处放天灯,魏婴送蓝湛兔子灯,蓝湛第一次感情外露,也是这里的放灯许愿,将小说的“情义”提升到了“道义”的高度,蓝湛对魏婴的特别,缘起于志同道合,精神契合。
第二处小惊艳我认为是不净世道别。当蓝湛听到有人落于屋顶时第一时间是十分戒备的,随即发现是魏婴,这里因为晓星尘和宋岚的关系,他已经开始坦荡面对内心,所以是很释然的一笑。但是家事现实,他还是需要独自去面对,所以他离开时半回头,一句“魏婴,我走了”,饱含的是不舍和无奈。基本上这一段是第一阶段蓝湛感情线缩影,从戒备,到接受,到不舍。
第三处神之改编是买兔子灯笼一段。义城出来,他们了解了孤城往事,晓星尘身死,宋岚远走,薛洋终未盼得不归之魂,这一群人难说善恶。但对魏婴蓝湛来说,十六年前晓星尘和宋岚结伴走江湖,他们是羡慕向往的,现在剩宋岚一人负霜华拂雪带残魂只身离开,对两人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加上十六年前魏婴修诡道最终千夫所指,痛失至亲,绝然坠崖,十六年后重生归来,不免更加感触,更能领悟:世事无常,终有知己在侧才是幸运。所以当魏婴回头,灯火阑珊处是蓝湛的凝望时,他才能体会蓝湛在阿菁坟前说的那句“幸好”。幸好,走过生死离别,回头,有你,是你!
第四处成功改编是魏婴被金陵刺伤,被蓝湛带回云深不知处一节。这里提前由蓝曦臣将蓝湛的身上的戒鞭痕来由讲给魏婴,让魏婴知晓十六年前蓝湛就站在了他身边。讲述蓝湛父母往事,明面上是告诉魏婴蓝湛曾经的迷茫和担心,其实是给原著党埋了暗糖(带回云深不知处藏起来的梗来自于父母爱情)。小说里魏婴自己发现蓝湛在静室藏了天子笑,而电视剧这里直接由蓝湛将天子笑给魏婴。我是被这一段吸引了来看电视剧的。当蓝湛负手行来,坦荡地在兄长面前将天子笑递与魏婴,雪夜静室,他斟酒一杯给魏婴,低眉抚琴,这一段王一博确实演得漂亮,眉眼发丝都是岁月静好。曾经失去的,回来了,曾经心中疑惑现在真相已了然于心,虽然世人还是不容魏婴,虽然他也饱受质疑,但是两人已经看淡,正如魏婴这段说的:管他诽我谤我,无愧于心而已。
如果看小说,确实很容易聚焦到爱情层面,而减弱精神层面的价值。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管亲情、爱情、兄弟姐妹情,能触动内心让我们奋不顾身全身投入的感情,应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契合共鸣,是有人可以陪你向一个目标前进,一路分享你的快乐,安抚你的悲伤,信任你的选择,与你一起守护初心,坚定步伐。也许为了过审,也许确实有所思考,电视剧将感情线隐没后反而将感情升华到了道义精神层面,即便没有情情爱爱,也能触动观众内心的柔软,动人动心。
再次聊一聊电视剧本身强大的表现力带给观众的视觉和情感冲击。相较于文字,电视剧可以通过配乐、演员自身表现及视觉来将感情细腻的表现出来,有更强的代入感。纵观全剧,几场打动我的的戏,完美体现演员演技及林海老师的音乐魅力。
第一场是魏婴十六年后再云深不知处醒来,伴随《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配乐,他走过云深不知处曾经的路,有亲人的嬉笑打闹,有藏书阁的缘起,步入寒潭,这是因果之始。你可以体会物是人非的怅然,体会魏婴对过往深刻而沉痛的怀念,对最初的美好回忆的珍视。如果人生只如初见,这大概是他重生之后最大的奢望。对于全程演技稳定的肖战,这一段是很考验的演技,因为一路行过,与他对戏的都是空气,他只能通过步调、眼神、表情来对着空气,展现记忆中的昨日之景,带动观众情绪,去回忆和伤感。这里既没有配音,也没有画面切换,可以说,肖战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演员,至少在这里,十分细腻地展示了内心,代入感极强,表现值得称赞。
第二场是义城篇,晓星尘自杀之后。感觉导演钟爱义城篇,钟爱薛洋,义城篇不仅有自己的主题曲,还邀请了周深献唱薛洋人物主题曲《荒城渡》。义城篇的高潮,晓星尘知晓眼盲被薛洋所欺,杀无辜之人更杀挚友宋岚,崩溃自杀。薛洋那一瞬间是意外的,这是他不懂晓星尘带来的遗憾,但是随即想到可以招魂重生,让晓星尘成为傀儡(大概想到了温宁跟随魏婴的事),所以他会说:死了更好,死了更听话。这里他是怀有希望的。所以他细心甚至温柔地帮晓星尘整理仪容,准备饭菜,等待魂归重生,这一段期待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当他终于发现晓星尘身死魂消之后,才开始惊慌失措,崩溃大哭,像失去所爱的孩子,幼稚地用激将法想唤醒晓星尘。薛洋最终死于宋岚之手,最后一眼还是凝望右手,因为那里握着晓星尘留给他的最后一颗糖。王浩轩这一段情绪起伏变化展示很完整,情绪爆发感染力极强,表现可圈可点。
第三场是剖丹真相大白。这一段在小说里面很难展现出来蓝湛的情感,几乎是温宁在说。但是电视剧能照顾全景画面,蓝湛全程无一句台词,却成为了这一段的出彩一笔。几乎所有人都被蓝湛的一行泪触动了。整部剧蓝湛的两次落泪,都表现极佳,一次是穷奇道魏婴为救温宁“叛逃”,从此两人正邪殊途,这次是得知魏婴当年将金丹给江澄,悔曾经误解他弃剑道,惜曾经与他比肩的人,从此无法使出惊艳一剑。但是我看到的是,一开始温宁执意让江澄拔剑时他的不解,江澄拔出灵剑时他的震惊,转瞬又疑惑,甚至有一些不可置信(个人感觉是猜到了)。当温宁说出真相时,他的情感通过眼泪得以爆发,自此就再不看江澄,而是一直看着魏婴,当温宁说出魏婴因为没了金丹,无法立足剑道没有办法才修诡道时,跳出的是曾经江澄对魏婴的误解和质疑的画面,其实此时蓝湛也肯定想起那段时间魏婴的“不正常”,所以他握紧避尘的手指节分明,重重一提剑击地,像极了悔不当初时捶胸顿足的感觉。这一段王一博没有一个字台词,但是完整地将蓝湛内心活动展示出来,对于才21岁的男生,我真的有被征服。
通过这三处很精彩的片段,确实由衷地感觉整部剧来自演员、音乐的点睛作用。《陈情令》剧本本身的完整及精彩不容置疑,制作团队(尤其是导演)对剧本的转换也真的很成功,但是还是要说演员本身及配合因素的重要性。
27岁的肖战遇到魏婴是他的幸运,魏婴经历过的转折,毁誉得失,他未尝没有。24岁放弃平静的生活因综艺以歌手出道,三年的娱乐圈生活并不如意,但是他抓住了魏婴,或者他理解了魏婴,算是一种共情。所以即便现实生活有些煎熬,他还是能将少年魏婴的恣意不羁展示出来,那时灿若星河、暖似春光的笑容,打动了所有观众。而肖战做得更好的是,能够将几个阶段的魏婴明显区分开来,乱葬岗归来后的戒备,叛逃乱葬岗后的怅然迷茫(我觉得这段时间他还是怀念曾经,对未来是没有什么信心的),到穷奇道截杀到最后师姐死后绝望,十六年后归来后物是人非的神伤,最终在蓝湛相伴寻得真相后,雪夜静室里释怀的感悟。他的成长,成熟,这些岁月沉淀有被细腻展示出来。所以面对第二次乱葬岗围剿,仙门世家的声讨,魏婴显然不像曾经在不夜天的愤然委屈,观音庙与江澄心结解开,诅咒去除,林海老师的《醉梦》响起,真的是“是与非都过往,醒来了就当是梦一场”的释然。剧终他回头的那一个笑,是一个极慢的镜头,从惊喜和不确定又带着期待的回头,笑容爬上唇线,最终释然心安,眉眼都在笑。大多数人关心他看到了蓝湛归来,而我觉得,这个笑是也是魏婴重新遇到自己,收获生活回赠的一种喜悦。如果你把他这个笑和在清河摘下面具那一幕对比,便会发现,同样开颜而笑,前面是明媚如春风拂面,后面是温厚如冬日暖阳,这是生活沉淀后的厚度和重量。所以我想肖战应该是理解了魏婴这个角色,才能展示这样的变迁,同时也希望现实生活中的他,能够不忘初心,记得“依然是肖战”,不在光环和流量中迷失自己。
再说王一博,这个小弟弟真的有让人惊喜。很难想象21岁的他,如何去诠释这个几乎只能靠眼神以及微表情来展示丰富内心活动的角色。有个角色分析我很认同,王一博的细节处理能力应该比肖战胜一筹,甚至已经很精湛了。蓝湛一开始的冷峻刚正,后面慢慢被魏婴触动,认同魏婴的价值观,又因魏婴修习诡道而在正邪观念间挣扎,最终魏婴坠崖,他明白了内心深处对魏婴的坚信,重生归来的魏婴被蓝湛不加掩饰的支持保护(也可以理解为宠)。十六年后他没什么顾忌,关心、担忧、喜欢都不再掩饰,坦坦荡荡。虽然依旧不太形于色,但是你可以看到清晰的层次。甚至,我个人觉得导演有让他通过眼神、表情将隐晦的感情传达出来,总之不明说,大家看就行了。比如玄武洞的凝视,金陵台魏婴身份暴露后的“告白”,还有观音庙自封灵脉的决绝,据说很多大妈阿姨们都能看出来他的心意。有人说现实中的王一博和蓝湛性格差异很大,所以更赞他的演技,但是我想说13岁开始做练习生,夜里不关灯睡觉的孩子,也有蓝湛一般外表冷硬,内心柔软的特质,谁又能说他不是与蓝湛的角色共情呢。正是大好年华的他,相较于肖战,条件和境遇都更好好,希望他也能有自己的“魏婴”,共走江湖,不再独行。
最近慢慢开始走出来看一些主要演员的信息,有好,有不好,总之一部好剧总能带火许多人,而好剧和好角色可遇不可求。娱乐圈水深火热,不火的烦于籍籍无名,火了的意味着被拔得体无完肤。但是我想如果,这群演员理解了小说和剧本传达的巨大精神内核,应该能更好的面对现实生活,面对圈内种种。
最后就来说说群像,这是小说的大格局所在。首先要说的关于人言。故事里有一群人,类似于姚宗主,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普罗大众,有人吐槽他们是键盘侠,跟风者。最初,温氏野心残害仙门百家,他们是声讨军的一员,魏婴因造出阴虎符,威胁到了世家利益,在不明真相甚至魏婴极力辩解时,拔刀相向,不分是非,又成了围剿乱葬岗的一员。十六年后得知魏婴重生,甚至谈不上和魏婴有仇,却能义正言辞地攻击魏婴,伤害魏婴。当得知金光瑶的丑事,并不在意疑点重重,就将矛头直指金陵台。正如魏婴所说:世人不过是要一个靶子,有了这个靶子,他们就能同仇敌忾,就能大义凌然,而是非曲直对他们说,根本不重要。所以,当魏婴舍身救了他们,当他们失去了这个靶子,刚好金光瑶丑事败露,新的靶子立起,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声讨、围剿,对魏婴的态度也是180°转变,也根本没有关心真相。
其次要说金光瑶和薛洋这对“恶友”,他们虽是反派,但是真理和现实的道理往往是反派看得更清楚。金光瑶在观音庙的一番言辞道理精辟,魏婴的“白莲花”人设,看似正义凌然,实则处处得罪人,触动别人的利益,所以只要有人开了头,就算不是穷奇道误杀金子轩,也有其他事让他千夫所指,为世人不容。薛洋质问晓星尘的也很现实,当你不懂是非恩怨就开始要伸张正义时,很容易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多管闲事,正义是非本来就很难定义。绝对道德上魏婴和晓星尘都没错,但是现实中就难辨对错了。
最后很开心的是看到年轻一辈的纯情。在上一辈扯来扯去的恩怨情仇中,我们可以看到,少年不可欺,只因内心纯净。思追、景仪、金陵、欧阳子真,不曾经历十六年前的是非,但是他们经历大梵山、义城之事,在乱葬岗,即使有过仇恨挣扎的金陵,即便长辈世家都说夷陵老祖邪魔外道、人神共诛,罪恶累累,他们也都相信魏婴是好人,一方面他们没有亲身经历,一方面那些本来就是一家之词,他们只看到现在的魏婴,看到了他的本心,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相。
这些群像折射了现实,又何尝没有折射他们所在的娱乐圈。所以呀,我觉得不管配角还是主角,他们如果真的懂得了自己演得这部剧的精神内核,就应该能更好的应对娱乐圈的起伏浑浊。世间千人,千面千言,能知本心者不过自己而已,纵然世事无常,起伏更迭,终有尘埃落定的一天,本心所向,便是方向和路所在,如果有幸有人志同道合,那就珍惜守护,抵达终点的快乐无人分享,谈何快乐?
至此,曲终,人散,山高水长,江湖深远,一个故事,一群少年,各自珍重,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