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方略:外奉中原,内服百姓
898年,王审知接替大哥王潮成为闽国国主;925年,去世。王审知统治福建27年之久,他的治国方略可以归结为三个字“外奉中原,内服百姓”。
对内:爱护百姓
五代之前,福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经济非常落后,晚唐诗人杜荀鹤曾经到过福建,感叹道:"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但是到了宋代,福建在文人的笔下已是另一番情景。比如,福州城就非常繁荣,号称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王审知上任后,重视经济发展,维护百姓安定,这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王审知在福建第一个功绩就是宽厚爱民,原因一是因为王审知来自社会底层,理解民生疾苦,平日节俭,住所简陋,穿着同百姓。原因二是因为王审知深受王潮影响,王潮带王审知从河南来到福建的路程中,“所过秋毫无犯”,绝不做对人民不利的事情;后来王潮打下福建,又招揽流民,颁布利民政策。王审知刚继位时,有不少饥民闹事,它便亲自带兵去平定,但他去了以后发现是因为地方官贪污严重导致百姓饥饿,对百姓说:“砾石为虐,尔复何辜!”最终不费一兵一将平定了动乱,从此王审知也非常注重任用官员。爱护百姓。
对外:海外贸易
王审知注重发展海外贸易,以福州和泉州为中心,发展港口,招揽各国客商。一开始,福州港口很小,王审知便在福州北部开发了“甘棠港”。福建南边 还有一个泉州港,泉州港在唐朝时就有了,王审知的哥哥王审邽和他的侄子王彦兵曾先后出任泉州刺史,大力招揽外国商贾,人送外号“招宝侍郎”。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宋朝时期,泉州已经跃居中国第一大港口,超过南方的广州。
尊重知识分子
王审知重视教育和文化,在位期间,设立了招贤院以网罗天下人才,加上福建人民生活安定,很快便吸引了大批文人来投靠。王审知还广设学校,聘请了当地著名的学者以教授福建子弟,一时之间福建读书之风大盛。然而,在唐朝时期,福建属于教育不发达地区,整个唐朝福建才出了几十个进士。但是经过五代,到了宋朝,福建的人才突然井喷,竟然出了五六千个进士,共占整个宋朝进士的20%以上,甚至出现过科举考试时期前三名皆为福建人的盛况,还出现过连续三次殿试的头名状元都是福建福州人的情况(“三科三状元”)。
南宋1138年,福建人包揽了殿试前三名,宋高宗对此很惊奇,问状元黄公度和榜眼陈俊卿:“卿上何奇?” 黄公度寻思后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高宗接着问陈俊卿,陈胸有成竹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高宗听后,评说:“公度不如卿!”陈俊卿的回答点出了福建读书人的勤奋。
王审知虽已去世,但仍流芳百世
王审知去世后,福建各地立了很多尊奉他的寺庙,叫闽王庙,民间称王审知为“白马将军大王公”,因为他的作战坐骑是一匹白马;也有人称他为“开闽之王”,王审知的大哥王潮被称为“威武尊王”,三兄弟合成“开闽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