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人们行色匆匆,手提着一两个沉甸甸塑料框,塑料盖子上冒出几片倔强的叶子,好像在进行什么重大而神秘的交易。除了春节、清明、初八迎财神,每年的六月中旬,家家户户都会过上为期三周的杨梅节。人们的生活里少不了一颗颗紫红色酸甜可口的水果——杨梅。
杨梅,一个让人唾液分泌的名词。杨梅时节,街头巷尾都充斥着杨梅的身影。路边小摊贩逢人就是一句:“老板,杨梅来点伐?”
我的家乡在浙江一个沿海小城。这个小城凭借着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成千上万家小家电企业而拉动GDP,跻身全国百强县。然而除了小家电,这个沿海小县城似乎没有什么引以为傲的东西。而近年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杨梅这种本地人喜爱的水果,吸引着江浙沪以及更远地方的人们驱车慕名而来。
小学的乡土教材中有一篇《杨梅仙子》的文章。里面用神话的手法讲述了杨梅的由来:
天上有位美丽的百果仙子,在巡游天下时被恶魔挟持,所幸被一位青年猎人搭救,结为夫妻,十分恩爱。由于附近有个梅湖,仙子取名梅珠。后来,恶魔设计把仙子陷害,仙子临死前要求猎人将她葬在大树下。第二年,埋葬仙子的大树上,结出了一颗颗紫红色的果子,酸甜清口。人们说,这果子是梅珠所化,后来人们称这种果子为杨梅。
杨梅仙子的传说衍生出了小县城一条名为“杨梅大道”的马路、一座名为“杨梅仙子”的雕像以及每年六月“杨梅仙子”、“杨梅宝宝”的评选活动。第一个吃杨梅的人是谁不得而知,而杨梅的历史悠久,毋庸置疑。在一衣带水的余姚,曾挖掘发现7000年前杨梅生长的遗址。作为一种水果,对本地人而言,它酸甜多汁,质朴无华,充满着家乡气息。但由于杨梅的外果皮肉质,多汁液,极难保存,所以早在快递业还未如此昌盛的前几年,远在外地的家乡人若是要吃上一颗杨梅非常不易。而每年六月杨梅成熟之际,对杨梅的想念可谓是百爪挠心,日思夜寐。
慈溪人吃杨梅,豪放不拘小节。摘下来的杨梅不用水洗,心急的就直接吞下肚里。虽然这种带核吃的方式现在看来不科学,但老一辈的人却执着地认为杨梅浑身是宝,包括杨梅核,吞下去能够清理肠道垃圾。同时,很多人担心不用水浸泡是否会将杨梅中的小虫子直接吃下。慈溪人对杨梅里有虫见怪不怪。这种果蝇的白色幼虫,喜欢在杨梅表面产卵,等卵孵化后钻入果肉中。人们将杨梅用盐水一泡,白色蠕动的小虫子就从杨梅里钻出来,让人们体验到做一次真正的贝爷。
许多靠山居住的本地人家中都有杨梅树。赠送杨梅也成了增进感情的途径和方式。杨梅可能不算贵重,但是杨梅筐中盛放的是满满的情谊。随着微信朋友圈的盛行,近两年杨梅成熟之际不乏看到在朋友圈兜售的杨梅。杨梅时节太短了,从第一批杨梅上市到最后一颗杨梅落幕,时间只有短短三、四周。在这短暂又隆重的时间里,人们敞开肚皮,走亲访友,沉浸在与杨梅一期一会的喜悦和不舍里。期待来年与杨梅的再见。
几年前在异地读大学,期末考试的伴随着杨梅成熟上市而来临。宿舍楼下的小水果店里,早早就开始售卖杨梅。丁岙杨梅、东魁杨梅,这些品种的杨梅比慈溪产的荸荠种杨梅个头大、成熟早,而我却不为所动。伴随着紧张、临时抱佛脚的复习,我的心中心心念着的,是家乡的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