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了,女儿的寒假作业我们跟她一起在最后一天赶完了。其实在整个寒假期间,无论是去博物馆、图书馆,还是算术题计算,我们都有督导女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执行,但是在最后关头,我们仍因各种原因匆忙完成,完全是应付交差。开学第一天老师统计,有8成学生认真完成了寒假作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拍照发到群里。
每次收到老师的表扬或看到老师的点评,女儿都会兴奋几天。现在她还是小学生,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帮助一下,当然不是我们动手帮她搞定,而是鼓励、指导,她自己就能做的更好。这样以来也容易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收获同学的认可。反过来更能促进她自己主动去上学、去学习。我们都知道,任何事在开始时能进步神速,得到别人的认可,内心能收获极大的成就感,进而更容易在此事上精进,保持优势。我们也应该、也必须以此作为教育子女的原则,才是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的根本。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人有80%的精力都用在无意义的事情上,20%的部分才是创造价值的时光。一直以来,我也一直以这个定律作为自己“做事”的原则,任何事情只要做到差不多(80%)就好,这还是自以为的,其实很多时候达不到平均水平的。上学的时候,班级前列就行;工作了,能交差就行。习惯每件事都是如此,每次自我感觉良好,做事情我都有准备,讲道理头头是道,就这样一次次,0.8*0.8*0.8*...,永远把自己埋在舒适区,而实际上自己的能力和斗志是在不断减弱,最终被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还不自知。
有句话说的好,一头牛就是走过了太平洋还是一头牛。街头的餐馆千千万,厨师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多数只能混个温饱。因为他们除了在学徒的时候有过一点成长,后来真正自己掌勺时就不再努力、学习新花样了,只要拿出自己的那老三样就能保住工作。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毕业工作了,做得哪件事是越来越好,持续改进呢?其实有个简单的判断标准,看你除了在你的公司,在行业中还有谁知道你就行了。
量变引起质变不是一次次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好,这才是积累。企业里有一句“今天的成绩只是明天的起点”。其实真的它不只是鸡汤、口号,而是每个人、每个公司实实在在的成长路程。只有把今天的工作、当下的事情做好,明天相同的事情才能更得心应手,才能挑战更困难的任务。小而美的迭代,追求卓越,不应该只是喊喊而已,而是需要也必须落实在日常做的每件事情上的。
教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在教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进一步的思考,技艺更娴熟。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到更好,长远来看更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成长时,会收到更多的感恩,创造出意外的惊喜。就拿教育子女来说,只要帮他渡过了开始的笨拙区,他会真正喜欢上它,做得也越来越好。作为家长,你省心省力,还收获别人的羡慕,“看***家的孩子...”。所以我们要不断想,不断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条路、那架攀爬的梯。
任何事物成长的规律都是相同的,在一件事情上不断的成长,新手进阶到熟手,熟手进阶到精英,精英进阶到卓越。有如此的成长经历,你才会熟练运用到其他领域。学霸就是这样练成的,不断把事情做得更好。
对于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不仅要尽早做,还要用心做,把它做好。每天都应这样问自己:“这件事我做好了吗?更进一步,我还能做得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