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摸一摸钢琴,早上拉一拉小提琴,听着挺浪漫的。真得能不能浪起来倒还是个问题。
当听到我说左手一指靠下,三指和二指没有并拢时,小家伙仰面躺在地板上,作哭状。看着这个大字,我明白我从生活中又一次抽离了,我的表达在孩子那里听到的是批评和不被肯定,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从此要无依无靠了,各种负面的想像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孩子的心里奔腾。
我没有阻止她哭泣,也没有拉她起来。我开始编故事,小宝宝妈妈带宝宝去奶奶家,杨师(xi)傅停错了站,到了外婆家,外婆不在家,门锁着。奶奶却焦急得在等,说好了8点钟到的,怎么还不来呢?宝宝也哭着要找奶奶,她来到驾驶室对杨师(xi)傅说求你带我去奶奶家。故事讲到一半孩子不哭了,讲好了自己就站起来。我乘势开始继续我的带领,每一个音符都像一个站牌一样,先认准。认准后就要盯牢路上的站牌了,看清自己的手指是不是落在了立站牌的位置。当然,慢一点没关系,停下来也没关系,想一想也没关系,只要能到奶奶家就好。结果不用问,当然自己自行纠正开到了奶奶家。当娃自己要纠正的时候,很难为情。我再次带领,在站台上你看到过开地铁的叔叔错过黄线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对位的,你有没有生过他的气呀?孩子摇摇头,是的,我们要的是安全到达奶奶家就好了。
日常生活中的发生会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启发,草地上的奔跑,坐地铁,放风筝,荡秋千,抓蝴蝶,喂猪,家务,任何一个发生都是自然而然的,是智慧的源头。当我说必须把手指放对位置时,引起的是焦虑和恐惧,孩子觉得只有完成了这个必须妈妈才会喜欢我。当我把这个必须还原到生活中去的时候,孩子从内心生发出一种怜惜和爱护,然后必须发生了,不是因为那是必须。
拉琴到7月底就要三年了,我们为了快乐和抒发想去拉一拉,结果很多时候变成了我们的焦虑。也是这个焦虑促使我一步一步地去反省,我也开始慢慢的明白到达快乐的心法。今年开始我想要先离开曲子回到音阶,让孩子真正得玩起来。
我的回报是丰盛的,昨天晚上我们练钢琴的互动让孩子非常得开心,她说看到什么都是七彩的。孩子去刷牙,我在里屋看手机,不大一会儿她进来,手里拿着我的牙刷,上面还挤好了牙膏,我虽然已经刷过了,还是乖乖得和她去刷牙,刷好牙,我从水龙头用手捧水漱口。孩子说,妈妈真是个傻瓜,我已经把水给你准备好了。绿色的漱口杯里的确有水,静静得等在那里。浪漫的,终于浪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