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在《奇葩说》中曾说:没有来自悲观的乐观,怎么可能是真的乐观。
上文我们讲到苏东坡在守孝期满后回京城,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但却在他当官不久后,朝政迎来一次重大变革。
这次变革在史上一直饱受争议,而苏东坡自始至终都反对该次变革,也因此让他的为官生涯接连被贬。
0 1
仁宗嘉祐六年(一〇六一),苏东坡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而父亲和弟弟则留在京城。
在此期间,苏东坡经常和弟弟书信往来,探讨为政之想法,互诉思念之情。
也因此写出了佳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在凤翔为政期间,苏东坡性格心直口快,待人真挚,有什么说什么,从不加以避讳。
好在妻子王弗相伴左右,时常提醒他“速成的交情靠不住”,让他少了很多麻烦。
但在仁宗嘉祐十年(一0六五),苏东坡妻子病逝。
也是在纪念妻子十周年时,苏东坡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次年四月,父亲苏洵也相继病逝。于是苏东坡又返回四川守孝。守孝期满后,续弦了前妻的堂妹。
苏东坡在神宗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到达京城。从那年起,掀起了一场王安石变法风暴。
0 2
王安石的行为不仅仅是权力的滥用,黎明百姓也深受迫害。
苏东坡对此表示强烈抵制,多次上书皇帝表示反对。
其中极为重要的是《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苏东坡的政治哲学,也体现出苏东坡的个人气质和风格。
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的精神,都显然可见。愤怒的争论与冷静清晰的推理,交互出现。
有时悲伤讥刺,苛酷的批评,坦白直率,逾乎寻常;有时论辩是非,引证经史,以畅其义。为文工巧而真诚,言出足以动人,深情隐忧,因事而现。
而且在蒙皇帝召见之时,皇帝曾称赞那篇《议学校贡举状》,并命他“尽陈得失,无有所隐”。
苏东坡即认真遵办。那是他最后一次尽其所能求皇帝改变主意,这时所有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一切情势都呈现不利。
苏东坡知道,即便自己不遭大祸,至少将遭罢黜,是必然无疑之事。
果不其然,苏东坡激怒了王安石,成为了他的眼中钉。立遭罢黜,被贬为杭州太守。
熙宁四年七月,苏东坡携家属赶往杭州。在随后的八九年,苏东坡一直在杭州、密州、湖州等地任职。
在此期间,苏东坡将自己的情怀和政治抱负,对百姓的苦难和自己的不满与愤怒都写进他的诗中。
虽然他时常游山玩水,但时常感到失望、不安、忧伤。因为他心系身处水深火热中的苦难百姓。
于是,他不断得将这种不满用诗词表现出来,虽然他知道,终有一日会传入京城,惹祸上身。但他依旧不在乎,只想一吐为快,为百姓发声。
神宗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调任湖州。
因例行公事,他到任呈谢恩表时写道:‘’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在神宗元丰二年六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
并且将他之前所作诗词找出来,陈述苏东坡必须因无礼于朝廷而斩首。之后,苏东坡锒铛入狱。
最后在各方营救之下,苏东坡被贬黄州。
这也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0 3
或许也就是因为苏东坡被贬的经历,才让他得以接触平民百姓,得以游山玩水,才能写出永世不朽的诗词文章。
也或许正因为苏东坡生性乐观的态度,无论强权如何打压,他依旧可以铸就不凡的成功。
所以对于一代伟人来说,苦难只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好了今天我们了解了苏东坡壮年时期不断被贬的为政生涯,明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成熟后悠然自乐的黄州时光。
作者简介:易甜,爱好读书写作。希望我们都可以从文字中照见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