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写作成长营,5月28日。
上周日,带着2宝在蒙自源吃过午饭,再去麦当劳买冰激凌。
对吃很上心的大宝,眼尖的发现上了新品种:小个儿的黑芝麻冰激凌。
大宝:“妈妈,我要这个黑芝麻冰激凌”
小宝:“妈妈,我要原味的冰激凌”
我问服务员:“一样一个,第二个可以享受半价吗?”
服务员:“不可以,买一样的,第二个享受半价。”
专业财会人员的习惯,我一秒钟之内就算出差异:买两个原味的、全价8元,省2元钱;买两个黑芝麻的、全价10元,省2.5元。
我对大宝说:“你上次买了个黑芝麻冰激凌,没吃完,还是我吃完的。这次你买原味的吧”。
大宝:“上次买的是大个儿的,我吃不完。这次买小个的,就能吃完了”。
我又对小宝说:“林宝,你每次都吃原味的,要不这次换下口味,吃黑芝麻的?”
小宝:“不行,我就要原味的”。
觉察到怎么“选择困难”呀,我不喜欢这样,于是对服务员说:“2个原味的”。
大宝:“妈妈,你弄错了,我要的是黑芝麻的”。
看着他有点惊讶、又无比信任的眼神,我立马对服务员说:“一样一个”。
……
事情过去了,我反刍着这件事情,自己都很吃惊:我怎么可能会为不到3元钱的事纠结呢?
朋友圈里的轻松筹,为陌生人支助累积也快500了吧;明知是骗局的乞丐、敲车窗的乞丐,对年老和体残的都会给点零钱,骗就骗吧,如果可以体面的生活,谁愿意这样呢?还有经常漏掉的钢蹦,哪一项都大于3元钱,我不曾心痛,纠结过。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情:几年前,和小区内的一个宝妈相约去图书馆,为孩子还书借书。地铁上她碰到了以前的同事,都不是很赶时间他们决定找个地方坐坐聊聊。
她悄悄问我:“身上带钱没?我只带了零钱,待会儿怕不够,你帮我买单吧”。
我说:“可以,我有钱”。
喝了点饮品,我估计快聊完了,起身去买单。她快速起身、抢着买单了。
说:“我有200块钱,够得着,不需要你帮我啦”
我很惊异:“你有200块钱,你认为你没钱。我其实也只带了200块钱,我却认为我有钱,看来我的安全感和富足太好了”。
我一直自诩拥有“金钱富足感”,就是不太在意钱,坚信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有饭吃。在曾经真实的吃不上饭的日子,虽茫然、也不为吃饭担心。
我细细的梳理了一下:
❶我不喜欢“选择纠结症”,下意识买原味的。原味的是最便宜的,“性价比”的信念比“我需要”更高。
❷对孩子的需求、我向来比较宽容,希望培养他们的“金钱富足感”,让他们形成“自我价值感”的信念:我配得美好的事物!金钱是助他们达成心愿的工具,而不是禁锢他们的。更不要为了钱、为了利益,去做违背内心意愿的事。
“金钱富足感”与“金钱的多少”没多大关系。
当大宝“提醒”我买错了的时候,他是全然信任我的,他哪里知道妈妈已经很多脑回路了。面对他的纯真、赤诚,我有点羞愧,所以立马改变了。怎么可以因为“我的局限”影响“他的丰盛”呢?
❸我的“金钱富足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我的捐赠、给予、漏掉,那是对外界的,不是对自己的!
我自己的“安全感”停留在“有饭吃”的层面,这只是最基础的生存层面,所以会很在乎“性价比”,还没做好准备迎接“丰盛的生命”!
自我价值感还是低!能量还是不足、格局还是低!继续修行、迎接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