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满嘴情话,一点都不酷,认真生活的人根本不care。当下生而为人悲哀的地方不是我们忙的脚踢后脑勺无暇顾及人间温情,而是我们忙里偷闲也羞于谈论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
今年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零提名,我有些难过甚至是恐慌,不过我只当它是一记当头棒喝,我相信我们的电影工业是好的。我尤其关注今年的北影节,影片单中几部日本电影显得明晃晃,我马不停蹄看了起来。意犹未尽的同时,提笔写这篇影评。
日本电影与日本文学在某种程度上表现手法颇为相似,他们不设置什么高潮,也没什么跌宕起伏,让你负责去思考猜测的比让你看到了解的多上好几倍,说白了就是信息量超级大,不仅考验智商更考验情商,情商高不高先看部电影测评一下。而且它很考验人的专注度,溜号一下就很难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写的是《海街日记》。
关于生活,我们该说豁达呢,还是怀旧呢?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适合讲给那些天天吵吵狗日的生活的人,当然它也无比适合你和我。把几个女人生活的细枝末节串联起来,你是你的,我是我的,我们是大家的。
影片中的四姐妹,那每个人都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和哀伤,一切看似热闹却各有各的不易,这种热闹的凄冷太平庸了对不对,因为你我生命的瞬间都曾体会过。
她们恋爱,工作,各执己见,各有特色,在生活和家庭中为求稳定而尝试牺牲、削弱棱角,在难以言痛的岁月里自抱苦楚,然后在生活的轮回里与自己的心握手言和。
有故事的人才会懂。影片中大姐小幸看似最为中规中矩,有责任感有担当,实则她才是四姐妹中最离经叛道的一个。她承受着不幸家庭带来的苦难,转身去当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她接受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不仅因为血脉相连,妹妹无依,她原谅同父异母的妹妹的妈妈对自己原本家庭的破坏,并且对妹妹说谁都没有错,只是出于无奈。这种人性的复杂让我的心直抽抽。一个人顶着暴风冷雨好不容易挨过来了,转过身又要制造一场相同的残局,或许大姐小幸有恋父情节,哎!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小妹——玲。她在影片中的地位很独特,她除了代表她自己以外,还带出了从未出现但姐妹们一直在谈论的父亲,关于父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全部都是靠玲一人的回忆来表达,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设置,开发想象力,也全然不厚重。小玲的心理变化牵动着整部电影的发展,由生疏到觉得多余,再到最后的融入,这是影片最为隐蔽的发展线索,同时这引出电影最为治愈人心之处,原来人与人相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啊!跟真实生活一模一样,但只要彼此肯为了生活牺牲,诚恳的活着,大体就能换来一番现世安稳。
我对影片中的所有固定镜头痴迷。所有具有日本特色的画风一览无余,所有白日梦里的风景掷地有声的向我袭来,烟花,樱花,海边,街道,山区的别墅,日常的一餐一饭,对于这一切我不是太喜欢,而是太享受。
关于风景,最触动我的一个场景就是,当“海猫食堂”慈爱的老板娘二宫姨生病去世以后,四姐妹在和二宫叔聊天的时候说,二宫姨这一生是完美的人生了吧,能够在死前看到樱花美景,小玲说她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这种关于风景和世界观浅淡又微妙的联系将影片的治愈体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呼应前面小玲的同学(绯闻男友)骑着单车带着小玲“飞驰”在樱花大道。
导演是枝裕真是厉害。他pass了所有生猛狗血的镜头,对生活的大悲大喜不做不做哗众取宠的渲染,他极度克制,将所有直接反应矛盾的生猛表达全部隐藏起来,揉进生活的姐妹们生活的每个瞬间,比如青梅煮酒,樱花满地。这是一个超级难以拿捏的尺度,稍稍一用力,影片就会变成记录家庭生活的纪录片。所以我爱是枝裕和,迷恋。很少有导演能这样深刻又隽永的书写亲情,至今我只知道他一个。
电影虽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但是它的时间真的太有限了,想要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大量留白制造一种意犹未尽,还要懂得深刻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不靠噱头而活,才能在无论何时被拎出来都脸不红心不跳。我很喜欢刘瑜对于深刻的定义:坚持思考问题,并且坚持问题的答案不在标新立异,而在于合情合理。这一点上,是枝裕和与刘瑜一定一拍即合。
有一句很潮的话我前几天套用过,这个年代就连乡愁也和宿醉一样廉价,我知道,这是我们生而为人在大环境里的悲哀。我们羞于在茶余饭后探讨细枝末节的亲情,经常将噱头十足的话题挂在嘴边,可是生命百态啊!
时常拎起生命中最为柔软的部分,掂量掂量最柔软是否是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