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那天晚上,我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心里电影赏析活动,观看了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电影《黑天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主持人与观众互动的小环节,我记得主持人问过大家一个问题:‘’影片中对于女主人公妮娜影响最大的是谁?‘’
是她的老板汤玛吗?是她的竞争对手莉莉吗?是她的同事兼偶像贝斯吗?在重复观看影片后,我想,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对妮娜产生了影响,但对她影响最大的或许是她母亲以及她自己。
在影片中,妮娜的母亲埃里卡作为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对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首先,埃里卡其实是一个保护欲欲控制欲极强的人,她希望女儿永远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完全不尊重妮娜的自主与成长。她把已经二十八岁的女儿看成长不大的孩子,把女儿的房间布置成粉色系列的公主房;为她穿衣打扮;看到妮娜身后的抓痕,毫无顾忌地把她的衣服脱掉;莉莉来找,又不假思索地说女儿不在;在女儿成为天鹅皇后后,准备了草莓香草蛋糕,女儿因为害怕发胖,要求只切一点点,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却让她完全拉下了脸,生气地说要把蛋糕扔掉……在她的眼里,女儿一点点的要求就是对她的反抗,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按照她的意愿来。
记得社会心理学老师在上课时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好的爱是以分离作为目的的。‘’而埃里卡对妮娜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母爱,她爱得近乎扭曲,爱得不成熟——‘’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妮娜与母亲一直以来相依为命,俗话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埃里卡含辛茹苦地把妮娜养大,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自己知道,她害怕失去女儿,害怕女儿离开,害怕女儿反抗,所以她选择无限度地掌控,选择干涉,选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女儿。
妮娜的老板汤玛曾说:‘’完美不止是掌控而已,同时包含放手。‘’埃里卡总对妮娜说:‘’为了生你我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埃里卡总把自己的遗憾与过往归因于女儿,缺从来不对女儿产生共情,深入女儿的内心体验女儿的情感,她所认为的完美就是,女儿永远顺从自己,继承自己的事业,不走自己的后路,在她所为她规划的轨迹上走完自己的一生。在埃里卡的内心世界,自己的人生早已不完美,要将自己渴望的完美延伸到女儿身上,但恰恰适得其反,成为了悲剧发生的推动力。
看完整部影片,不难发现,女主人公妮娜是具有双重人格障碍的,她的主人格是美丽、顺从、脆弱的乖乖女,而分裂人格则是叛逆、邪魅、诱惑的‘’坏女人‘’。白天鹅与黑天鹅的角色其实就是她双重人格的象征。影片开头,即使她在房间偷偷努力,花费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她依旧跳不出黑天鹅的诱惑与邪魅,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她总是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努力跳舞可能只是为了让母亲高兴,对自己不那么失望,她总是愧疚,害怕伤害母亲,连自己不想吃蛋糕的小想法都要抑制,看到母亲不高兴,立马认错,尝试着吃一小口蛋糕。在母亲的强烈控制欲下,她不断压抑与生俱来的本我,包括性,或许她是喜欢她的老板汤玛的,但她不敢,压抑了太多本我,从而诱发了她的性幻想,最终双重人格也愈演愈烈,完全在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间丧失平衡。她学会了反抗,与莉莉去酒吧,母亲打电话也不接;她把布娃娃扔掉,将八音盒打翻,她开始释放自己的情绪,体内黑天鹅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正是这种力量,让她在观众面前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让她将‘’天鹅湖‘’诠释得美妙绝伦,让她亲了她喜欢的‘’王子‘’汤玛,但也让她出现被迫害妄想症,以为莉莉与自己争权夺利,以为自己杀了莉莉,实则却将玻璃碎片插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在‘’白天鹅‘’站在舞台顶端即将纵身跃下时,她深情地看了母亲一眼,台下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不知是自豪还是自责。她最终毅然跃下,对着人群中的汤玛说:‘’我感受到了,完美!‘’
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重复观看电影后,我想纵身跃下的妮娜是幸福的,也是完美的。她不仅扮演出了汤玛和观众想要的黑天鹅,更重要的是她找回了只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黑天鹅‘’,她终于可以顺其自然地释放自己,顺其自然地流露真情,她想要的完美,其实只是‘’黑天鹅‘’与‘’白天鹅‘’平衡结合的,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