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意大利面的时候,看微信的时候看到了刘翔,不知道为什么就忽然想起了这句话。悲哀从来不是英雄战死逝去,美人香消玉损,而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辛弃疾是我最喜欢的词人。二十一岁聚集两千人成立起义军抗击金人。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完颜亮在前线因内乱被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辛弃疾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当他他完成使命归来,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所杀、起义军溃散。二十二岁的他,虽是年少气盛,但毕竟有勇有谋,仅率领五十多人就袭击了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处决的方法是当街游行示众,然后砍头。我知道我二十二岁的年纪不过在校园里好好学习,打工兼职,可以说是混吃等死,而他却是带着那么几十个人杀进了比自己多了几千倍人数的敌营,说来真可以惭愧至死。
因为他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他名声大振,宋高宗命他做了江阴签判,从此辛弃疾正式进入仕途,那年他二十五岁。初入朝廷,哪里懂得那么多试图规矩,自是雄心壮志,又是少年成名。写了很多抗金建议,但是朝廷根本不像打仗,虽是民间反应良好,却在庙堂之上可有可无。朝廷看中的是他实干的精神,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抗击金人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依旧干得出色,但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虽然辛弃疾才干出色,但是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来来来,我们来说一下什么叫做“归正人”,归正人是从外邦返回于本朝者,南宋时的蔑)四十一岁的辛弃疾被官职被罢,他也去了上饶隐居,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但还是多少有些什么职称,供应得了生活。但是五十六岁的秋日里,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很多词。
终于,在辛弃疾六十四岁的时候,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咱们家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亲自到了前线,担任镇江知府,写下了我最喜欢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是好景不长,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在他六十八岁的时候,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朝廷听闻自是加了不少名头在他头上,可是又有何用!!!
在我最想杀敌报国之时,在我最是壮志豪情之时,在我最想实现抱负之时,却是没了机会,你们没了兴趣;而在我病重卧床,在我垂暮直面,在我毫无行动之力时,你们却告诉我要重用我,而我却是没了力气,失了信心,最终逝于病榻之上,我便是下了九泉,还是心有不甘!
悲哀从来不是英雄战死逝去,美人香消玉损,而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埃塞俄比亚
二零一六年八月十六日
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