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17点41分,在下班的路上,开始这一时段的语音写作。
要给自己换个心情,要给自己换个状态,下午半天基本上是浑浑噩噩的,不是很在状态,接了几个客户的电话,迷迷糊糊的就这样结束了。
今天公司新厂房上梁,中午在公司聚餐,下午本来是放假的,对我来讲,回家也没啥事情,就待在公司了,中午更同事们喝了点酒,有点微醺。
一个午觉睡了差不多有一个半小时,爽得不得了。哈哈哈哈!
蛮喜欢今天的这种状态的,这两天,感觉自己都处在很悠闲的状态。
这两天想的东西蛮多的,一直在考虑本质和底层的东西,想让自己变得简单一点,更有效一点。
(一)知识体系与问题导向
昨天剑飞老师说了一句话:当不去输出的时候,我们就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实说,我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含义。
我的知识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我是没有知识体系的,没有系统的做过,一直都是想到那学到那,处于跟风的状态。
虽现在在永澄老师的指导下,跟着做了个人成果输出。但也知识按部就班的去这样做了,那是不是成果,我内心是无法确定的,貌似目前为止只是在做积累的过程,但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就像我的简书已写了20多万字,但实际的价值并不大。
我现在做的更多的是积累,或者说是势能构建的过程。
那这些积累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呢?
- 将来想在线下发展,这些积累的帮助可能并不大
- 但将来在线上发展,有助于个人品牌的构建。
我应该想整合的方法,把我在网络上留下那些东西给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但我根本没有在做件事。
- 第一,可能还是对自己的不够自信,觉得没什么东西可拿出来展示。
- 第二,可能发展方向没有想好,没有明确的积累的方向。也一直没有去做这样的事情,知道要找到自己的长效积累词,但却一直没去想。
把问题想清楚很重要,而不是一直傻傻的埋头做,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
一直在想我所有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如果把我现在所有的困惑归结成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语音写作伙伴叶仇说:问题越来越贵了,答案却越来越贬值了。为什么说问题越来越贵,答案却越来越贬值了呢?我的理解:
- 精准的的找到问题所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答案贬值是因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很多种解释方式或多重手段来解决。
(二)学习目的与知识的作用
就想我们学习一样的,思考清楚了学习的目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果。
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学,以问题为导向,或许效果更好。
我们学习因该有两个方向的或目的的:
- 第一,用来解决问题的,就说我们去学习一些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好了之后,这些知识的话就可以扔掉
- 第二,学习的知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或者人文素养的。这些知识是需要长久的积累。不一定立马又效果,对对提高生命质量是有帮助的。
那现在对我来说所学的知识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两种都是有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来解决问题,我来用它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我的问题是什么呢?可能我连一个很清晰的问题都问不出来,不要说去解决问题了。
一直在苦恼一个问题,我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今年早些时考虑过三观的事,对照永澄老师的三观进行了理解,但那是永澄老师的,并不是我的,所以不能深刻的理解和自洽,因为我没有永澄老师那样的心理表征。
但我相信这样的信息:
- 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相对的真实。
- 我是扮演我的演员
虽都能理解到它里面个含义,但是真正理解并践行还是蛮难的。毕竟不是自己总结的。
(三)心学与禅宗
这几天看书比较多,比较杂,看看是否能获取些灵感,有助于澄清自己的三观。
比如说前两天接触到王明阳『心学』
对王阳明心学,已经听过很多人提起了,比如吴伯凡老师。所以还是蛮感兴趣的。
按照脑中能记得的,说一次下王明阳心学核心理论:
⑴ 第一,心外无物。
这有点像唯心主义的说法的,就像原来慧能六祖说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的理解是:正是因为你心中(感知)有了物体,才会有了这个物的存在,如果心中感知不到,那它就是不准在的。
记得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有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外面的世界只是你心的一个投影。这也是类似的一种说法,跟『心学』的理解是差不多的。
记得多年前曾跟同事讲过这样一句话:因为我的存在,才证明了你的存在。那当时为什么会说这样一句话能,当时好像就是接触了佛学上面的一些东西,所产出的一种感悟。
意思就是:我感受到你的存在了,那正是因为我的存在,才证明了你的存在,这里面有点拗口,你要是完全用语言给表达出来,其实蛮难的,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样。 —— 感知和感觉和重要。
⑵ 第二,知行合一
原来所理解的知行合一:知道和做到是以后一样的,知道也能做到。
在这里它真正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理解的,知行是同一个意思,同一种状态,就是说当你『知』一个事时,在『行』上面已经做到了,当你有这个动作的时,才证明你是知道这个事情的。
其实讲的应该是践行,就是通过不断的去践行,去验证我们的认知,去验证我们的行为,去不断的更新我们的一个模式。
对这个东西的解释是比较拗口的,这本来就是比较深奥的东西,按照我现在认知,并不能把它很好的表达出来。
⑶ 第三,致良知。
我虽然能把这个词给背出来,但是现在你让我解释的话,其实我是解释不出来的。
目前只是看了一点相关的知识点,我需要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去体会和理解一下。这些内容太深奥了,有些人是研究了一辈子也比一定能参透,我这样的小白,不可能通过这一两次的看书就能理解的。
⑷ 禅宗:做减法
书中还提到了关于禅宗的修炼方法,这里面讲了关键的点:禅宗修炼的核心就是做减法。
做减法其实就是去我执,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痛苦呢?因为我们的欲望在不断的增加,当我们欲望越多,意味着苦恼的概率就越高。当没有一些欲望,或者欲望减少的时候,苦恼也会适当的减少。
从幸福学来讲的话,幸福是什么?
幸福等于所得除以欲望。
幸福与欲望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尽可能的增加我们的所得,所得相当于想要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尽可能的去减少欲望。
按上面公式来讲得话,所得恒定,欲望越小,越幸福。
如何让我们的欲望变得更小,按王阳明思想,要做事情—— 修行,修行就是不断的感知自己的模式,不断的觉察自己的模式,不断的修正我们都模式。
修行关键点:存天理,去人欲。
存天理是什么?
我们要尽可能的去遵守宇宙法则,尽可能的去觉察我们的一些行为和状态,使我们的行为和状态符合宇宙法则,也就符合最最底层的一些东西。
去人欲什么?
去除我们不恰当的,不正确,不合理的的欲望。
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如果说人要获得幸福的话,那可从一个词来入手 —— 欲望。
通过不断修行,减少过度的不合理的欲望,遵循宇宙本源,追寻和谐,方获自洽和幸福。
本文底稿基于语音写作:
创作时间:2018/7/18;时间不详
修改时间:2018/7/28 ; 13:00 - 14:20 ,80分钟
语音写作训练 |日更第 18天;第 18篇
『剑飞语音写作』| 第三阶段 | 思维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