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摘录原文)
学生学习abc模型,你对不好的事情(adversity,A)的想法(beliefs B),而不是事情本身,会带来怎样的情绪后果(consequence,C)。学生们会恍然大悟的发现:情绪并非来自外界事件,而是来自你对这些事情怎么想,而你的想法又是可以改变的。
——摘自《持续的幸福》
I(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这个情绪ABC理论完美地说明了由A(不好的事件)到C(情绪后果)并不是直接相关的,而是由A到B(想法),然后由B到C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其实并不是因为A发生了,而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存在着各种期待和信念(也就是想法),因此才会导致不同的情绪,进而由情绪激发一系列的行为,消极的情绪自然会带来一些障碍性的行为,积极的情绪会带来另一些行为,这些行为产生的结果也会进一步强化我们自身的信念。
举个例子,面对考试考60分这件事情,学学生甲会感到情绪低落,而乙会兴高采烈,丙则毫无影响。考试考60分这个事件并不是引发这一系列不同情绪的直接原因,幕后推手其实是各式各样的期待和信念,甲期待自己考高分,而乙的期待则是60分万岁多一份浪费,丙在学习方面并没有期待,可能兴趣点在别的地方。正是这几种不同的想法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情绪,从而产生相应的不同的行为。
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三种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我们不应让自己过度地陷入情绪中去,而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并且把关注点放到问题的解决上去。既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那么一定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既然60分已成既定事实,那么我们能够从此次事件中什么教训,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考得不好?知识没掌握好?还是身体健康的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之后,思考该如何解决他。同时,可以将某些消极的情绪调整为更积极的想法,例如此次考砸说明我自身还有进步空间等等。
A1(联系过去的经验)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陷入坏情绪的深渊,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将眼光着眼于事件本身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将自己陷入到了无尽的情绪深渊中去。
比如自己的工作性质有时候可能会比较琐碎和机械,并且每天需要
面对很多前来办事的群众,有时候会有烦躁的情绪产生,并且对待别人的态度也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
A2(未来如何应用)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依照目前的情况换工作也是不可能了,那么何不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呢?也许从机械的工作背后,也能让自己快速地了解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从和别人大量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一定的沟通技巧,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很多时候,知道某件事并不难,难的是由知到行的过程。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调整自己的关注点,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在生活中遇到其他的事情,也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