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颇感迷茫的时候,我的集团导师来找我聊天,聊了一个小时,颇有豁然开朗之意。总的宗旨有两条:1. 不要满足于做一个好的执行者;2. 不要让生活为职业所左右。这两条归到一处,都是要主动,要挑战,做强者。惟有主动,才能掌控职场,也才能不让职场左右生活。
不要满足于做一个好的执行者
不谦虚地说,我的教育背景是不错的——top2的本科加上专业第一的美国硕士教育,所以导师告诉我不要把自己当成机器或者流水线——完成规定任务就满足。相反,要多思考,多挑战,要能为领导提供意见和思路。
具体来说,因为我经常写分析报告,导师让我在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跳出分配给我的那一块任务,从大局思考,从领导角度想,这份报告要写什么?怎么写?等领导的框架出来后,在内容及其顺序方面进行对比。在写报告的过程中,领导的思路和框架可能总会变化,也要思考为什么会变。
框架之后是细节和内容,也是我作为职场新人经常被分派的任务领域。这方面也要有逻辑地寻找,找内部的过往资料,找竞争对手的资料。还要想对标对象是谁?都是如何确定的?
报告形成之后,会呈给大领导处开会讨论。这时要观察大领导提了什么建设性意见?修改报告过程中是否都采纳了?哪些没有采纳?为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要跳出干活的思维,想想未来我要如何指导别人?作为执行层面的员工,对内容理应比领导更了解。领导把握大方向,而我在适当的时机要提想法、要挑战,要在提供观点或意见方面体现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要做点赞党。
当然,不见得所有的领导都喜欢挑战者,不见得所有公司的氛围都欢迎挑战者。导师鼓励我在公司现在较为宽松、看重能力的环境中,勤于思考,勇于挑战。
不要让生活为职业所左右
导师鼓励我用思维导图整理自己的阅读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阅读的出发点,也就会明白自己做事做人的出发点,才能“不忘初心”。
做好了阅读结构思维导图,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思自己的阅读结构有哪些缺失,进而作相应的补充。
聊天中,我们还详细讨论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其背后体现的平等、公平的内涵,还有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很多观点都让我耳目一新。于是我的作业之一就是整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思维导图,还要思考在哪些情况适用,哪些不适用。
整理了聊天内容后,导师建议我每天多花一小时时间在思考和成长上,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不要满足于做一个服从者,因为久而久之,服从者就会变成弱者,失去自我和话语权。
在推荐了几本书之后,聊天结束了。导师还不断让我给他推荐书籍、提出建议、教他东西。这些话以及整个谈话都让我对职场和工作有了新的感觉,工作似乎不再是乏味的劳动,也不应被看做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采取更多主动,才能有更多主动的感觉,也会取得更主动的地位。反思自己做报告时的心态,虽然时常会思考领导为什么搭建这样的框架、为什么给我的报告提出这样的建议,但很少再超前一步,在看到领导的框架之前,就搭建自己的框架,但是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不同和进步空间。曾经困惑我的问题之一——在职场中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现在也似乎有了答案:主动思考,适时挑战,在内容和观点提供方面,而非执行、PPT制作和数据填充方面,取得不可替代的位置。等到真正做到这些的时候,相信自己对工作的掌控和心态,也都会有极大的改变。